【胡展誥專欄】「你說,這樣你會不會生氣?」練習把主詞換『我』再好好表達一次

2016-08-31 16:07

? 人氣

有個媽媽來找我諮商,一開始是要談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談著談著,她開始抱怨孩子之所以很難管教、在學校狀況百出,都是因為爸爸只顧著工作、絲毫不關心孩子的狀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知道嗎?他真的太誇張了,眼裡完全只有工作而沒有你們,下班回到家也不會幫你分攤工作、不會去問問孩子在學校過得怎樣?功課有沒有寫?每次只要老師打電話來家裡說孩子出事了,他又會叫你去處理。好像家裡的事、孩子的事都是你的事!你說,這樣子你會不會生氣?」

「那妳會生氣嗎?」我問。

「你聽到這些事情,難道不會生氣嗎?」這位媽媽有些不解。

「那,『妳』會生氣嗎?」我想,應該是媽媽不太能理解我問話的方式,所以我又補充:「這件事情聽起來的確不太舒服,但我好像一直沒有聽到妳『自己』的感受…」

「妳要不要試著再說一次這件事情,但是這次把『你』換成『我』呢?」由於我們之前已經有幾次談話的經驗,關係不算陌生,所以當我這樣邀請她時,雖然她有些疑惑,卻也點頭表示願意試試看。

安靜了幾秒鐘,媽媽深呼吸幾口氣後照著這方式說話,結果說著說著,眼淚就開始掉了下來…

「不太好受齁……」看著她的眼淚,我回應。

「我覺得很委屈……,」媽媽難過地說:「我知道他很忙,可是我也希望他可以給我一些支持…」

那個眼淚的背後不再只是因為生氣,而是她真實地感受到自己就是這件事情裡那個一直付出卻沒有被看見的女性、總是委曲自己卻沒有被支持的太太與母親。

我們總是很習慣(但卻不自覺)用「你」作為主詞來說話,像是:「遇到這種情況,你就會很難過……」「如果他把你的東西拿走,那你會怎樣?」「你真的很難想像,他怎麼會選擇出軌…」「你想想看,這口氣你怎麼可能嚥得下去!」

用這樣的方式說話似乎平凡無奇,但是仔細想想,我們經常用「你」來做為主詞,我們怎麼會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為什麼不用自己當主詞?是我們自己要說話,不是嗎?又或者,我們明明就是想要表達我們的想法,為什麼卻總是要用問別人問題的方式來呈現?

或許你會覺得這只是一種說話的習慣而已,實在不需要如此追究。不過,除了習慣之外,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用別人作為主詞來說話,比較不會感受到壓力或不舒服的感覺。

換句話說,不要用「我」,就不會覺得這件事情跟自己是有關的。這就像很多人在問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時,總說是幫朋友問、幫親人問,因為這樣就比較不會覺得有壓力。

語言是有力量的,我們站在什麼角度說話,就透露出我們看待事情的觀點、處理事情的方式。如果我們不想要對這件事情負太多的責任、不想涉入太多的情緒,不管是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都會盡力避免讓自己跟這件事情有關。

這種現象很容易出現在兒童與青少年的身上:

你為什麼說謊?-有嗎?是你自己聽錯了吧?
你為什麼打人?-是他們先動手的,難道我要等著被打嗎?
你作業怎麼沒寫?-都是我爸媽啦!說要叫我起床,結果他們自己跑去睡了
你怎麼遲到呢?大家都在等你啊!-誰叫鬧鐘走到一半沒電了?

就像這樣的對話,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別人的責任,所以在話語中的主詞都是別人,跟自己好像沒有什麼相關。

這樣的說話模式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責任的轉移,將自己與口中的事件拉出一道距離。然而,成人內在世界的運作更為複雜,除了逃避責任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避免讓自己因而感受到不舒服的情緒。

就像那位母親所說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的太太聽到都會覺得生氣,而當她用「你」來敘說整件事情時,她的角色就像是其它那些與此事無關的太太。但是當她把主詞換成「我」時,就不得不去面對那些自己多年來的辛苦與委曲。

但是,也因為面對了那些一直逃避的感受,才能夠更了解真實的自己、才有機會療癒自己。

現在,請你找一個安靜的空間,拉張椅子坐下來,或者讓自己舒服地坐在房間裡的某個角落的地板上。閉上眼睛,慢慢地呼吸,從鼻子吸氣、從嘴巴慢慢地吐氣。深呼吸幾口之後,腦海中慢慢浮現一件讓你覺得情緒很強烈的事情,然後,讓我們來練習試著把這些句子裡的「你」換成「我」,並且說出口:

遇到這種情況,我真的很難過;

他拿走了我最珍愛的東西,我真的很生氣;
我好難想像,我對他這麼好,他怎麼還會出軌;
爸媽這樣說話,我真的覺得很委屈…

有些人在練習的過程中會開始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因而覺得擔心或驚訝。

請放心,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跟自己的情緒可能一直都很疏遠,一旦開始接觸到自己的情緒,反而會覺得有些陌生與害怕。

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覺得情緒波動較大,建議你可以先睜開眼睛看看四周的環境、動動手腳,感覺到自己暫時又可以與這個情緒分開。當然,如果後續持續感受到這個情緒,也不要因此自責或否認,建議你可以找到自己比較信任的親人或好友聊聊,甚至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利用諮商的資源來幫助自己更認識這些情緒、學習如何與這些情緒相處。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這樣說話可能會覺得有些不自在,但如果你真的能夠靜下心來練習用這樣的方式說話,相信你會感覺到把主詞換成「我」之後,自己就成了這件事情的主要角色之一:我們不再只是描述事情的旁觀者,而是這個事件的主角,既然是主角,責任就會回到我們的身上;不管是喜怒哀樂,也都是我們要去面對的情緒。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