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惡》選摘:為何孩子會想偷東西?

2016-08-14 08:30

? 人氣

她不可能買手槍之類的玩具給孩子,因此問他是從哪兒得來的。孩子回答,那是朋友的東西,他只是稍微「借」了一下,而且沒有告訴手槍的主人。「那不就變成是偷了嗎?」母親說。「嗯」,孩子這樣回答。這下子母親完全亂了方寸,跑來找我商量,該怎麼辦才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件事對旁觀者來說,情況非常明顯易懂。我對這位母親說:「信箱是放信件的地方,您的孩子把這支手槍當作一封信,想要向媽媽傳達什麼訊息?」這位媽媽想了一下,「他想說,自己也想要玩具手槍嗎?」我們的討論就從這裡逐步展開。後來她說:「與其說是手槍本身,他是不是在說,我們家缺少那種攻擊性的東西,缺少粗暴的東西,過於高雅,高雅得很奇怪?」

這件事和這位母親自己的成長背景有關。近來出生率降低,小孩的數目減少,那些在成長過程中身旁沒有兄弟的女性──這位母親就是如此──不知道男孩子可以有多麼「粗暴」。母親太過於想要把孩子養育成「好孩子」,把他教導成完全沒有野性的小孩,這樣的傾向太強烈了。

為了成為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在小的時候必須玩過打打殺殺的遊戲,或者有過殺死小蟲子之類的經驗。透過這些遊戲或經驗,可以切身體會和平是什麼,殺生是怎麼一回事。從經驗中學習這些事,是必要的。像這位母親那樣,在養育孩子的方式中排除一切具有攻擊性的事物,有時候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這個孩子在給母親的「信」裡面想說的是,「媽媽,這個家是不是太缺乏攻擊性了?能不能稍微加一點進來?」後來母親努力回應了孩子的訴求,這個家庭逐漸有了改變。話說回來,這孩子選擇了信箱來藏放重要的東西,潛意識的智慧令人感動。

孩子以立刻就會被發現的方式偷東西,是在向父母或老師發送某種訊息──這樣的推論經常是符合事實的。如果我們根據偷來的物品、偷竊的對象等等狀況來判斷,也經常可以了解孩子的訴求。在告誡孩子偷盜是一件壞事的同時,也要想辦法發現孩子的訊息,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敞開心胸,一定可以聽到孩子的心聲。

作者介紹│河合隼雄

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治療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心靈工坊《孩子與惡:看見孩子使壞背後的訊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