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啊!「婊子」最初其實不是罵人話,而是指...

2016-06-21 11:39

? 人氣

「表子」這個名詞,原本竟然是用來形容衣服?(圖/風傳媒製)

「表子」這個名詞,原本竟然是用來形容衣服?(圖/風傳媒製)

俗話說「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婊子就是妓女,妓女操持的是皮肉生涯,而牌坊表彰的是貞女、烈女,二者水火不能相容。那麼,妓女為什麼又稱作「婊子」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鮮為人知的是,「婊子」最初寫作「表子」,而且也不是一個罵人話。

字形分析

我們先來看「表」的小篆字形,「衣」的中間是「毛」。這個字很有意思,反映了古人的穿衣禮儀。《說文解字》:「表,上衣也。從衣從毛。古者衣裘,以毛為表。」徐鍇解釋說:「古以皮為裘,毛皆在外,故衣毛為表。」

原來,「表」這個字所顯示的這件衣服就是「裘」,也就是皮衣。古人穿皮衣跟今人不一樣,今天是把有毛的一面穿在裡面,而古人則是把有毛的一面穿在外面。這是因為只有把毛顯露在外,才能看出來毛的美麗的色澤,而且毛的色澤還是有等級要求的。《禮記.玉藻》中有關於「裘」的各種等級制區分和穿「裘」的各種禮儀。

在行禮或者見賓客時,「裘」的外面必須加一件罩衣,稱作「裼(ㄒˊㄧ)衣」,否則會被認為不敬。裼衣披在肩上,但是無袖,以便露出裡面的「裘」的顏色。「裘」本來已美,裼衣的作用是飄揚飛舞更助其美,因此裼衣的顏色必須與「裘」之色相配。

「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狐白裘是最貴重的裘,國君所穿,用彩色的錦衣作裼衣。

「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國君的衛士,居右的穿虎裘,居左的穿狼裘,以示威猛。

「士不衣狐白。」狐白毛極少,以少為貴,只能國君穿,士階層是不能僭越的。

「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綃衣以裼之。」「褎」是「袖」的古字。大夫和士穿狐青裘,用豹皮裝飾衣袖的邊緣,用絲綢所製的黑色罩衣作裼衣。「麛裘青犴褎,絞衣以裼之。」「麛」(ㄇˊㄧ)是幼鹿,「犴」( ㄢˋ)是北方的一種野狗,麛裘是用幼鹿皮製成的白色皮衣,用青色的野狗皮裝飾衣袖的邊緣,用蒼黃色的罩衣作裼衣。「羔裘豹飾,緇衣以裼之。」羔裘即黑羔裘,用豹皮裝飾衣袖的邊緣,用黑衣作裼衣。「狐裘,黃衣以裼之。」普通的狐裘用黃衣作裼衣。

平民百姓不能穿以上各種「裘」,而只能穿「犬羊之裘」,而且「不裼,不文飾」,既不能穿裼衣,也不能在「裘」上作各種裝飾。

「吊則襲,不盡飾也。」「襲」是襲衣,是罩在裼衣外面的上衣,按照禮儀,弔喪的時候要掩蓋住裘色之美,因此用襲衣將「裘」罩住。

古人穿皮衣的要求夠繁瑣吧!

劉向在《新序.雜事》篇中記載了一則趣事:「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裡盡,而毛無所恃耶?」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裡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

皮衣的毛要朝外,「反裘」當然就是指把毛穿在裡面。魏文侯看到這位路人將裘的毛穿在裡面,背著柴草行走,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這麼穿。路人回答說:「我珍惜裘毛。」魏文侯反問道:「難道你不懂得裘的裡子磨光之後,裘毛就會無所依附的道理嗎?」

第二年,東陽地區繳納了十倍於往常的錢糧布帛,大臣們都表示祝賀,魏文侯卻說:「這不是祝賀我的理由。就像那位反裘而背負柴草的路人,不懂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一樣。如今東陽的耕地沒有增加,百姓的數量沒有增多,可是錢糧布帛卻猛漲了十倍,這一定是士大夫們用盡計謀才徵收上來的。我聽說下不安定,上也就不可安居,因此這不是祝賀我的理由。」

看來魏文侯是個明白人。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除了美觀和等級的要求之外,古人將裘毛的一面朝外,也是出於保護裡子的需要。

「表」字就是這樣造出來的,用裘毛朝外表示「外」的意思。至於許慎解釋的「表,上衣也」,「上衣」即指加在裘外面的裼衣。

釋義關鍵

與「外」相對,當然就是「裡」,「裡」又寫作「裏」,這就表示皮衣的裡子。所謂「表裡」,意思就是衣服的面子和裡子。有一個成語叫「表裡如一」,從衣服的面子和裡子引申形容外表和內心一致。日常俗語中還有「表壯不如裡壯」的說法,「表」指丈夫,「裡」指妻子,意為丈夫有才能,還不如妻子善能持家,可作賢內助。「表」因此代表「外」,而「子」亦可稱女人,因此,「表子」就是外婦的意思,相應地,「內子」則指自己的妻子。

什麼叫「外婦」?據《漢書.高五王傳》記載:「齊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時外婦也。」齊王劉肥是劉邦的大兒子,卻不能繼承帝位,這是因為劉肥的母親是劉邦尚未顯達時的「外婦」。顏師古注解說:「謂與旁通者。」意思是在自己的正妻之外與之私通的女人。此外,另娶的妾也可稱「外婦」。

如此一來,「表子」或「外婦」最早是指正妻之外的妾或私通之婦,娶了妾或私通之婦以後,妾和私通之婦也就屬於了男人,那麼再外的「外婦」自然就是指妓女了。這就是「表子」這個稱謂的輾轉由來。

明代學者周祈在《名義考》一書中曾經辨析過「表子」這個稱謂:「俗謂倡曰表子,私倡者曰夃老。表對裡之稱,表子猶言外婦。夃,秦以市買多得為夃,蓋負販之徒。夃老猶言客人。」可見至遲到了明代時,「表子」的稱謂就已經風行了。其實,「表子」這一稱謂早在宋代時就已經出現了,宋人無名氏所作《錯立身》戲劇中寫道:「被父母禁持,投東摸西,將一個表子依隨。」這裡的「表子」即指妓女。

至於周祈所說的「私倡者曰夃老」,「夃」(ㄍㄨ)的意思是在市場上買東西,央求賣家再多給一點,結果如願多得,這就叫「夃」。私娼與公娼相對而言,指沒有官方許可的妓女,這類妓女拉到一個客人,其情形就如同買東西多饒出來的意外之喜,故稱「夃老」。「夃」字後來廢棄不用,用「姑」、「孤」來通假使用,因此順理成章地,將嫖客或私通的男人稱作「姑老」或「孤老」。

由此可知,公娼可稱「表子」,私通的情婦亦可稱「表子」。這個稱謂起初的語感並沒有今天這樣強烈,甚至可以說是如實寫照。到了明清時期,市民文化發達,語言也隨之粗俗化起來,人們就把「表」加上了一個女字旁,用「婊子」作為民間對妓女的歧視性稱謂。

用法

徐珂《清稗類鈔.娼妓類》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從中可以看出「婊子」的含意已經大大不同於「表子」了。

阮元任兩廣總督,前去上任,剛抵省河,泊舟於揚幫的船側。「揚幫者,其地為流娼所居,娼多揚州人,故名。」阮元不知道此地屬於揚幫妓的地盤,到了晚上一看燈火燦爛,很奇怪,有__一位隨從的知縣告訴他:「揚幫也。」阮元問為什麼叫這個名字,知縣回答說:「此地居戶皆揚州人,揚州人皆婊子,以此得名。」可是知縣忘了阮元也是揚州人,阮元撚鬚微笑道:「然則揚州人至此者皆婊子乎?」知縣大驚,免冠頓首而出,第二天就捲鋪蓋走人了。

「流娼」即無固定接客處所的私娼,因此地多為揚州籍私娼所居,故得名「揚幫」。雖然含有對揚州人的地域歧視,但這個故事清楚地表明:「婊子」這一稱謂已經剔除了公娼和情婦的含意,而專指流娼、私娼了。

這就是為什麼「婊子」一詞的語感要比妓女嚴重得多的緣故。在日常用語中,「婊子」比妓女的稱呼更加下賤,更加沒有尊嚴,更為人所不齒,因此各種辭典都把「婊子」解釋為對妓女的蔑稱。妓女就已經夠輕蔑的了,「婊子」居然比妓女的稱呼更為輕蔑,可見「婊子」一詞語感的嚴重程度。日常的罵人話中有「婊子養的」一語,是最重的咒罵,凡是聽到這句咒罵的人,登時就要拚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者文化《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