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所有功能都能觸控了,iPhone還要留個Home鍵?超多人都不知道,按鍵有這神奇效果!

2019-03-12 14:44

? 人氣

一邊砍掉實體按鍵,一邊通過震動反饋等功能來代替按鍵帶來的真實反饋,這看似是一種矛盾,但也說明實體按鍵帶來的反饋是用戶所需要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iPhone 上的震動反饋也不止於Home 鍵,從上下滑菜單、鈴聲、設置選項都伴隨有Taptic Engine 帶來的振動反饋,iOS 10 還將Taptic Engine 接口開放給了第三方app,於是在微博知乎上點讚時也能感受到震動反饋。

前幾天 Google 的第三方輸入法 Gboard 加入了震動反饋,同樣能調用 iPhone 上 Taptic Engine 模塊,愛范兒也第一件體驗了這款輸入法。

iPhone 的震動反饋原本就很細膩很出色,用在輸入法上更是有了一種行雲流水的爽利,帶來暌違已久的暢快。

這種「爽」感正是來源於實體鍵盤的「敲擊感」,來自麻省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如果電子設備能夠為虛擬鍵盤加入震動反饋的話,用戶打字時準確性也會進一步提升。

除了蘋果的 Taptic Engine ,LG V30 也引入了名為 HD TouchSense 的觸覺反饋技術,可以模擬按壓快門的觸感,而索尼 Xperia XZ2 也採用了新的動態震動技術。

不過如今大多用戶不會把震動反饋作為購買智慧型手機的標準,不是我們不再需要「按鍵」的感覺,而是大多數手機廠商的震動反饋都做得不理想。

正如愛范兒此前所說,大多數產品都無法對震動的強度和長度進行自定義,不論是按壓虛擬按鍵還是來電提醒,都是統一而強烈的「嗡!!!」一下敷衍了事。

雖然實體按鍵的消失是大勢所趨,未來電子設備所有操作可能都能在一塊螢幕上完成,但對於真實按鍵反饋的精準模擬確實能帶來更好的體驗,這是使用電子產品過程中一種看起來沒什麼用,卻能讓你更「爽」的樂趣。

人們想要的不是按鍵,而是按壓帶來的確定性

在知乎「如何評價 iPhone 上的振動反饋?」這一問題下,有這樣一個答案:

先進的震動能夠帶來更多的反饋,「好像真的在」做某些事。

這背後是人體對觸覺的敏感,在人機交互中觸覺帶給我們的確定和把握,比視覺和聽覺都要更強烈,而觸覺是高度依賴介質的,無論這種觸覺是通過物理還是震動反饋。

所以我們懷念不是按鍵,而是按壓帶來的確定性,就像摸一下鑰匙還在包裡的安心。物理學家笛卡兒曾在《世界》一書中就曾寫道:

在我們所有的感官中,觸覺被認為是最穩妥、最不具有欺騙性的。

如今人機交互的方式越來越多,實體按鍵甚至已經不是最主要的組件,但即便是用手勢識別來代替按鍵搖桿的體感遊戲,如果沒有各種實感的反饋,代入感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即使今天我們已經習慣在觸控螢幕上點按,但實體按鍵帶來的觸感是無法取代的,就像有的人總覺得看實體書會比用 kindle 更有質感。如果有一天語音交互和全息交互成為主流的人機交互方式,那或許才是「按鍵」真正消亡的時候。

文/李超凡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愛范兒ifanr(原標題:全面屏不懂按鍵的「爽」)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