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曼哈頓計畫 文章列表
#
曼哈頓計畫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財經
科技
VIP
大國博弈
AI
「中國將步上蘇聯後塵!」許成鋼:中美脫鉤之後,中共還有「這些年」可以存活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強勢重返白宮,內定諸多對華鷹派人馬,將與中國展開新一輪博弈,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成鋼23日應邀在一場講座中就提到,中國科學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其中最大的原因,離不開它和民主陣營的融合,因此未來一旦中國和民主陣營全面脫鉤,從人才到技術,中國的科技發展將會受到嚴重衝擊,他預估中國就只剩下10年的發展時間。
林庭瑤
2024-11-23 20:34
VIP
國際
財經
科技
經濟
大國博弈
美中對抗升級》USCC建議: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推動AI「曼哈頓計畫」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11月19日向美國國會遞交2024年度報告,針對美中經濟政策建言,呼籲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同時推動AI「曼哈頓計畫」。
王秋燕
2024-11-20 14:00
評論
國際
軍事
藝文
歷史
專欄
江才健專文:奧本海默的悲劇
月前美國製作的電影《奧本海默》上映,得到相當關注,甚至引起「巷議街談」風潮,頗使人意外。這個電影講述的,是領導美國和盟國科學家完成製造原子彈計畫的天才物理學家奧本海默(RobertOppenheimer),主要根據近二十年前的一本奧本海默傳記,也許電影的切入角度特殊,加上天時的加持,似乎市場反映很好。
江才健
2023-09-03 05:50
新聞
為什麼納粹德國沒能搶先造出原子彈?
80多年前,美國因為擔心德國先造出核武器,而啟動了曼哈頓計劃。最終,在奧本海默領銜下,美國率先研發出原子彈。那麼,當年納粹德國究竟距離造出原子彈還有多遠?
德國之聲
2023-08-21 11:10
風生活
風歷史
科技
世界
徒手掰開原子彈核心!科學家見自己的手「沒救了」,死前急做1事留下珍貴資料
編按:名導演諾蘭執導的《奧本海默》近期在台灣上映,此片為「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電影,原子彈相關議題也再度引起討論。
晴好出版
2023-08-04 14:41
評論
國際
藝文
歷史
專欄
林基興觀點:電影《奧本海默》的熱鬧與門道
當前正上映人氣旺盛的電影《歐本海默》(Oppenheimer),描繪美國物理學家歐本海默參與研製原子彈的心路歷程。當時環境是,軸心國肆虐下,科學家協助同盟國發展雷達等武器,他領導曼哈頓計畫,企圖超越德國而率先研發出原子彈以贏得戰爭,被喻為「原子彈之父」。他曾和愛因斯坦討論核武的潛在威脅而忐忑不安,電影刻畫其天人交戰的情境,例如,引用古印度史詩於核爆前「戰場上.....或遭遇艱辛,保護人者是前世所修善行」:於核爆時「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引述詩句顯示其諸如悲天憫人的人文素養。
林基興
2023-07-30 07:00
新聞
國際
財經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新冠疫情的「曼哈頓計劃」:科學家和億萬富翁聯手的秘密抗疫戰
十多位美國頂尖科學家、一群億萬富翁和產業巨頭說,他們擁有針對冠狀病毒大流行的解決方案,還透過私下途徑,將方案轉達給了白宮。
Rob Copeland
2020-05-05 11:36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愛因斯坦的一封信 讓羅斯福總統決心研製原子彈
1946年美國《時代雜誌》(TIME)7月的第一期號出刊,封面人物是世界知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背後是一柱滾滾濃煙,頂端寫有愛因斯坦最著名的相對論公式E=mc2。任何人都不會誤認,那是原子彈爆炸的正字標記「蕈狀雲」。這期雜誌出刊前11個月,美國才在日本投下2顆原子彈,結束二次世界大戰。
王穎芝
2018-10-11 07:00
風影音
國際
紐約曼哈頓炎夏最新娛樂 竟然是在公園「摸兩圈」
「麻將社交」是紐約布萊恩特公園夏天戶外活動的項目之一。這個項目的創辦人琳達‧費舍爾說,她9歲就從她姑姑那裡學會了打麻將。「1996年她過世了。懷著對她的敬意,我決定要教人們打麻將,把它帶給每個人。」
美國之音
2017-08-22 15:00
新聞
調查
社子島「台北曼哈頓計畫」為何難執行?
「台北曼哈頓計畫」是讓脆弱的沙洲社子島上,蓋上如美國波士頓城市的10樓以上的摩天大樓,計畫人口可達3萬2000人,是現在島上人數的3倍。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原本打算在沙洲上填土8公尺、近2層樓高的土方,總花費700億元,必須用卡車每天運送8小時,最快7年運送並填土完成,預計還要17年才可以開始開發,期間居民的安置採「先建(國宅)後拆(舊宅)」的做法。不過此計畫方案,柯文哲已多次表態可行性極低。
王彥喬
2015-04-15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