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柯文哲「尚黑」,白色力量還有戲嗎?

2019-01-25 06:2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有在想組黨」。圖為柯文哲至迪化街掃街。(簡必丞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有在想組黨」。圖為柯文哲至迪化街掃街。(簡必丞攝)

還沒明確表態是否參選二0二0總統大選,台北市長柯文哲倒先拋出「正在想」組黨的問題,儘管還沒有答案。在他還沒想出答案之前,他可能先要想出一套邏輯說服自己、說服支持者,從Professor、President到Party,柯P準備3P合一?還是直接從「柯教授」跳躍到「柯黨」?這樣的跳躍是利人、利己還是利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會沒人,柯文哲當選總統都組建不了穩定的政府

根據《新新聞》的報導,柯文哲大概不是隨便想想而已,包括黨名(台灣民眾黨),乃至「網路政黨」的形式,以至於目標「跨越百分之五的不分區立委席次門檻」,其所思並非天馬行空,特別是柯文哲反覆掛在嘴邊的「怎麼做對台灣比較好」?以台灣總統大選三次政黨輪替的經驗,不論藍綠,沒有一位民選總統讓人滿意,不唯總統賞味期愈來愈短,連帶閣揆猶如走馬燈,十八年更迭十五任,即令他能殺出重圍,孤家寡人勝選,也沒有能力(團隊)組建穩定的政府。

換言之,改變政治環境或政治文化,單操一員總統,基本無用,若要「改變台灣」還得從國會下手,若考慮國會影響力,不論他是否選總統或當選總統,只要擁有足堪影響國會生態的席次,就有機會在藍綠對立的險惡中,改變現有政治形勢,那麼「組黨」─組織性團隊戰力,就成為順理成章之事,二0二0大選當然是關鍵時刻,因為「討厭民進黨」勢頭未減,而「討厭國民黨」還未全然退燒,他的確有機會在藍綠之間找出破口。

台灣政治開放三十多年,不缺「新興政黨」,從新黨、親民黨、台聯、到無黨都能成為「團結聯盟」,顯示民意對兩黨之外的政黨依舊渴望,過程中也曾經創下「國會三黨不過半」的特殊情境,但藍綠對立却不因國會席次變化而緩和,相反的却更為惡化;馬政府八年,國民黨國會絕對多數,却無法順利施政,落得「無能」之名;蔡政府二年八個月,民進黨全面執政,政策作為却反彈四起,終至九合一選舉大敗,國會絕對多數成了民進黨為所欲為的後盾,在這二年八個月時間中,國會通過的爭議性法案,乃至莫名其妙新設的政府機關或編組,遠遠超過李、扁、馬的總和,而且阻絕無效。可以說國、民兩大黨多數執政的結果是讓民意失望的。

20181111-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1日出席市議員陳政忠競選連任總部成立大會。(顏麟宇攝)
親民黨曾盛極一時,圖為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為市議員陳政忠競選站台。(顏麟宇攝)

新興政黨擺脫不了靠藍靠綠的宿命,只能冰消瓦解

另一個參照組是扁政府八年的三黨不過半,民進黨少數執政七零八落,唯一好處是至少國會不可能通過有違憲爭議的任何法案,核四停建的政治風暴,也能靠大法官釋憲順利落幕,過程中,台聯和親民黨都曾經扮演或企圖扮演左右政局的角色,但影響力隨著前靠綠後靠藍而冰消瓦解,也可以說曾有的新興政黨在攫取權力後,很快的也陷入藍綠權力邏輯而不可自拔,甚至成為加速藍綠對立的催化劑。

柯文哲「想像中的政黨」的坎還不在超越藍綠,而在超越一般人對政黨的想像,否則前有親民黨忽靠藍忽傾綠,眼前還有一個以年輕人為主力的「時代力量」比綠還要綠,或者獨派拚了命要扶植的基進黨,在地方議員選舉全軍覆沒;這些「新興政黨」為什麼在以承載民意厚望?僅僅「權力」二字或許不足以說明一切,當人們化約「藍綠對立」的時候,其實包含這三十多年來從族群對立到統獨對立的社會情緒,兩者基本上都是「政黨」挑起,而且幾乎成為政黨最後必須選邊的界限,即使號稱著重民生經濟與弱勢的「社民黨」,談不出「左」的經濟路線,同樣陷入有無九二共識之爭,可以想像柯文哲一旦組黨有影,他要面對的第一個質疑就是「兩岸一家親」,而且,逃無可逃,這偏偏就是他最想打破却可能打不破的,「柯黨」有可能超越統獨之爭嗎?

20190115-行政院長蘇貞昌15日至立院拜會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徐永明。(顏麟宇攝)
時代力量比綠還綠。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至立院拜會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徐永明。(顏麟宇攝)

維持「柯黨」的想像,是現階段的最佳戰略

柯文哲因為「討厭國民黨」而生,韓國瑜因為「討厭民進黨」而起,韓國瑜可以堅持底線(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碰統獨,但侷限於高雄市;柯文哲一旦組黨,而且是進軍中央的政黨,不論用「創新公司」、「網路政黨」或「複合式柔性政團」,都有吸引人之處,但在政治現實上的難度,遠超過他的想像,尤其還有一個鎖定「中國威脅論」為選戰主軸的執政黨─民進黨,套用韓國瑜的話,「柯黨沒有牆」,「未來包括親民黨、時代力量、綠黨、社民黨、台聯等政黨,都會是柯營可以談合作的對象。」試問這些分據統獨光譜兩端的「小黨」,如何齊聚一個帳下聽「兩岸一家親」的號令?

然而,從民進黨助攻讓他異軍突起,到與民進黨分道揚鑣連任成功,柯文哲存在的意義正是民意對擺脫政黨束縛的想望,「柯文哲想組黨」不論能否成功,都有意義,因為他反應現有政黨無一能滿足民意擺脫政治爭議的需求,當國民黨無力抗衡民進黨「中國威脅論」的時候,「想像中的柯黨」能發揮的制衡力道,就是壓抑民進黨每遇選戰必打「反(恐)中牌」的膝射式反應,提醒「中間路線」的價值,這個提醒對國民黨同樣有效。

就像柯文哲受訪時所言,「蔡英文民調若拉到百分之四十,誰會挑戰她?」死守台獨基本盤絕對拚不到百分之四十,以「守護台灣民主」為「中國威脅論」之變形,隱喻或明批他黨不夠或不是守護台灣民主,儘管九合一選舉已經證明無效,黨政重組後的民進黨並未放棄這張他們「無法忍住不用的自以為是的王牌」,「柯黨」就還會有想像的空間,除非國民黨找到制勝之道(破除討厭國民黨),而「維持想像」或許是柯文哲現階段的最佳戰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