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保育、真搶錢?前瞻計畫「殺」了石虎之後,下一個犧牲者是南勢溪和新店渡

2019-01-25 08:20

? 人氣

新北市政府爭取前瞻計畫預算,提案「新店溪系整治及水環境營造」計畫,遭地方公民團體認為,相關計畫恐破壞列冊追蹤的文化景觀「新店渡」,引起文資保存爭議。圖為新店溪人力渡船。(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提供)

新北市政府爭取前瞻計畫預算,提案「新店溪系整治及水環境營造」計畫,遭地方公民團體認為,相關計畫恐破壞列冊追蹤的文化景觀「新店渡」,引起文資保存爭議。圖為新店溪人力渡船。(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提供)

苗栗卓蘭鎮公所斥資8000萬元欲蓋石虎公園,卻反被批評破壞石虎原有棲地,在環保團體的抗議與監督下,日前才宣布暫緩施工。一層石激起千層浪,環團指出,除了眾所矚目的石虎公園案,前瞻基礎建設中的「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大部分的案子其實都是假借保育之名、行搶建設業績之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中南勢溪位於大肚山西側,溪水源自沙鹿的天然湧泉,長久以來供應沙鹿地區居民生活用水,包含飲食、洗衣、洗菜、灌溉等活動,被喻為沙鹿的「母親之河」。台中市政府規劃改善該地排水,設計自然親水景觀,以吸引更多民眾近水休憩,不料實際施工後,卻引發許多地方團體的抗爭;完工的水泥化河川,更成為前瞻水環境中又一個前車之鑑。

20190121-台中南勢溪是一條湧泉溪,也是沙鹿地區的「母親之河」,長久以來提供居民生活上的需要,包括生活用水、洗衣及洗菜等,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婦女「洗衣文化」。(取自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網站)
台中南勢溪位於大肚山西側,溪水源自沙鹿的天然湧泉,長久以來供應沙鹿地區居民生活用水,包含飲食、洗衣、洗菜、灌溉等活動,被喻為沙鹿的「母親之河」。示意圖為台中南勢溪。(取自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網站)

親水還是侵水?南海溪蟹最北棲地岌岌可危

數百年前,大肚山先民利用當地的鵝卵石與泥土,堆砌成土石駁坎堤防止溪水溢流到田中,影響耕作;又怕溪水過度沖刷潰堤,採「竹枝工法」在南勢溪兩側栽種竹枝護岸,加上湧泉水質,溪流孕育十分豐富的生態。

去(2018)年4月中,大肚山學會成員在南勢溪岸旁發現許多台灣特有種—南海溪蟹的巢洞,學者推測這是南海溪蟹在最北端、也是最大的棲地,為南勢溪的生態多樣性再添一筆,然而當時台中市政府針對南勢溪的營造工程已經動工。

台灣南海溪蟹。(陳建宏攝,取自《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IF》/CC BY-NC)
2018年4月中,大肚山學會成員在南勢溪岸旁發現許多台灣特有種—南海溪蟹的巢洞。圖為南海溪蟹。(取自陳建宏@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IF/CC BY-NC)

「南勢溪環境營造」是台中市府用以爭取前瞻預算之「山腳大排水環境改善計畫」中,其中一個分項工程,由中央補助1500萬元、台中市府出資642萬元,市府水利局規劃在向上路七段與沙田路交差口附近的河段,改採日本柳枝工法,改善河道。不過這樣的工程設計,在長期關注河川保育的環團眼裡,顯然是多此一舉的改動。

大肚山學會召集人吳金樹形容,台中市府施工後,把一條天然的河川水泥化,實乃地方團體始料未及的慘案;原本行走在向上路的人行道上,一眼就能望下南勢溪與一片蓊綠,現在陸橋上的護欄高過2公尺,身高175公分的吳金樹自言,即便奮力一跳,也再看不見南勢溪。

施工期間,當地公民團體多次強烈抗議、要求停工,最終還是沒能改變南勢溪的命運。完工後市府曾計畫種植具水保功能的台灣水柳和蓬萊竹,但公民團體認為蓬萊竹與原始地景不符;吳金樹表示,生態包含生物與環境,竹枝和土石孔縫都是溪流生物的棲息地,如今竹枝被剷除、土石駁遭破壞,就是毀了生物們的家。他直言:「現在河岸直接被水泥覆蓋,種竹子還是柳枝也不重要了。」

20190121-台中南勢溪是一條湧泉溪,也是沙鹿地區的「母親之河」,長久以來提供居民生活上的需要,包括生活用水、洗衣及洗菜等,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婦女「洗衣文化」。(取自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網站)
台中南勢溪是一條湧泉溪。(資料照,取自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網站)

這項計畫的原意,是希望吸引讓更多人前來親近生態,實際上,卻讓南勢溪河岸最原始的風貌隨著台中市府的環境營造工程消失殆盡。「做了這些之後,人也沒有變得更多。」吳金樹說。

當「天價」自行車道遇上文化資產「新店渡」

新北市政府爭取前瞻計畫預算,提案「新店溪系整治及水環境營造」計畫,該計畫可分為3大項工程,聚焦在碧潭堰周邊的休憩再升級與中永和、新店地區的污水下水道改造。

為促進地方觀光旅遊,新北市府有意將碧潭的自行車道延伸至新店溪上游、近烏來處,故其「碧潭堰上游至烏來沿線亮點營造」第一、二標分別設置「新店渡船頭—青潭橋」,以及「青潭橋—新烏路一段」兩段自行車道銜接,長度合計1808公尺,最後中央核定預算3.6億元、實際發包工程1.2億元。

截至去年12月為止,兩段自行車道皆幾近完工,其中第一標「新店渡船頭—青潭橋」,自行車道從渡船頭經過開天宮下方,會遇到大岩盤,工程上規劃在河面上架設135公尺長的浮筒橋、及移動式碼頭。但地方公民團體認為,這條浮筒橋恐破壞列冊追蹤的文化景觀「新店渡」,引起文資保存爭議。

20190121-「新店渡渡口」百年來仍持續使用人力擺渡。(取自經濟部水利署電子報)
「新店渡渡口」百年來仍持續使用人力擺渡。(資料照,取自經濟部水利署)

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說明,浮筒橋不僅在視覺上破壞「新店渡」文資景觀,也會影響到渡船的動線,原先渡船從灣潭划到碧潭,沿著浮筒橋處慢慢靠岸,現在多了浮筒橋,渡口位置也要改變。

由於已列冊的新店渡文化景觀,有部分與浮筒橋預定地重疊,文資局還在審議浮筒橋是否會影響文化景觀。梁蔭民表示,日前文資局人員前往現場會勘,正研議修正文化景觀,計畫擴大劃定的範圍。

20190122-廖羿雯專題配圖--新店溪自行車道浮筒橋位置示意圖。(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提供)
由於已列冊的新店渡文化景觀,有部分與浮筒橋預定地重疊,文資局還在審議浮筒橋是否會影響文化景觀。圖為新店溪自行車道浮筒橋位置示意圖。(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提供)

同時,梁蔭民也質疑,要在人煙稀少、本身地形施工有難度的新店溪右岸,興建長僅1808公尺的自行車道,經費高達1.2億元,換算下來,1公尺的車道成本將近7萬元,簡直是一條天價車道,這樣的營造計畫到底有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

「政府應該把錢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梁蔭民指出,假若要在新店溪沿岸造自行車道、銜接到烏來,選擇歷史人文遺址更加豐富的新店溪左岸,其實更加合適,且左岸已有既成道路可利用,整體工程可能不過幾千萬就能解決,讓民眾在透過騎乘腳踏車,就能一路行經灣潭、直潭、磺窟、廣興、屈尺等聚落,並到達燕子湖。

20190122-廖羿雯專題配圖-新店溪自行車道,完工路段。(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提供)
地方公民團體質疑,新店溪右岸的自行車道是一條天價車道,這樣的營造計畫到底有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圖為新店溪自行車道完工路段。(新店溪守護聯盟梁蔭民提供)

此外梁蔭民還提到,渡船將會逐漸沒落,若能將渡船作為自行車往來碧潭岸與灣潭岸間的接駁,賦予古蹟新的功能,增加這個歷史渡口的重要性,活化這項與河流直接關連的文化景觀,才能真正活化、保存古蹟。儘管文資局評估結果尚未出爐,不過根據梁蔭民的探勘,浮筒橋的設置早已在岸邊蓄勢待發,新店渡的保存備受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