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川、柳川整治成功,只是變打卡熱點還是真的「親水」?學者談一條「天然河川」該有的樣子

2019-01-25 08:20

? 人氣

過去治水運用大量水泥工程,即便「水與環境」的目的是要親水、護水,與防洪半點也不相干,還是可以在許多案子中看見相似的工程規劃:筆直、整潔、乾淨與人工造景,最知名的案例莫過於柳川和綠川。圖為整治後的台中綠川。(資料照,取自水利大臺中臉書)

過去治水運用大量水泥工程,即便「水與環境」的目的是要親水、護水,與防洪半點也不相干,還是可以在許多案子中看見相似的工程規劃:筆直、整潔、乾淨與人工造景,最知名的案例莫過於柳川和綠川。圖為整治後的台中綠川。(資料照,取自水利大臺中臉書)

前瞻基礎建設的水環境建設中,「水與環境」打著與水共生共榮、促進國人親近水的口號,不再單以防災防洪為建設導向,希望營造出讓人與生態共存的水環境。親水的立意雖好,政府對於親水的定義似乎總離不開休閒步道、自然公園。難道讓民眾可以「走進去」,就是所謂的「親水」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人們的環境意識提高,漸漸意識到水環境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水與環境」計畫。然而過去治水運用大量水泥工程,即便「水與環境」的目的是要親水、護水,與防洪半點也不相干,還是可以在許多案子中看見相似的工程規劃:筆直、整潔、乾淨與人工造景,最知名的案例莫過於柳川和綠川。

綠川整治後,成為許多民眾休閒旅遊的去處,舊城區帶來新氣象,成為國內熱門景點。(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綠川整治後成為國內熱門景點。(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柳川、綠川成功改造,卻反讓人與水離更遠」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陳郁屏認為,政府從工程角度看待親水概念,其來有自,都市人普遍缺少直接去水邊玩水的童年,長大後也沒有親水的習慣,親水就變得帶有「特殊性」,可能要有景點、適合打卡,才會過去,連帶著公部門也受到這種思維的影響,傾向做硬體建設、反而隔絕人與水的距離,比如在水邊建置平台讓大家拍照,卻沒有地方可以走下去戲水。

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廖桂賢指出,柳川、綠川改造後很受民眾喜歡,每個城市都想要一個這樣的地方,卻忽略所有河流各有其脈絡、地方與地方之間的條件也各不相同。她直言,綠川與柳川或許成功吸引許多人前往,但這種親水的想像過於狹隘,不但對河川生態沒有幫助、甚至可能破壞。

隨著耶誕節即將結束,燦爛奪目的柳川水中耶誕樹展明天謝幕後,「創意藝術光景展覽」將繼續展出至明年3月4日,陪伴大家跨年、過春節。(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隨著耶誕節即將結束,燦爛奪目的柳川水中耶誕樹展明天謝幕後,「創意藝術光景展覽」將繼續展出至明年3月4日,陪伴大家跨年、過春節。(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兼顧遊憩和生態是偽命題?學者籲建立「綠色基盤」

從實際的案例爭議來看——不論是石虎公園還是南勢溪案,爭點都在於工程規劃的景觀或步道,破壞了計畫處原始的生態樣貌,乍看之下,兼顧民眾遊憩與自然生態保存似乎是個難題,廖桂賢卻表示,這其實是個偽命題,重點不在於如何取得平衡,而在於改造什麼樣的河川才真正符合「水與環境」的精神。

廖桂賢說明,水環境改善計畫的終極目標,應是要恢復河川生命力、讓人們親近自然水源,在此前提下,水環境建設需從建立「綠色基盤(green infrastructure)」設施出發,要建立綠色基盤,則有兩大原則:一是保護生態基盤完整的、二是修復遭破壞的。

廖桂賢解釋,任何的綠地——包含綠帶與藍帶,都屬於綠色基盤,若一條河川原本就擁有良好的生態功能、提供多樣物種棲息,就要想辦法保護原始的河川生態。她表示,正如曾經植被豐富、綠意盎然的南勢溪,以及涉及石虎重要棲地的苗栗大安溪附近,其實根本不需要變動,最後反倒破壞了兩地的生態,因此招致許多罵名。

20190104-台北大學廖桂賢副教授出席「前瞻預算滅生態,環團立委籲暫停 」記者會。(蔡親傑攝)
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廖桂賢表示,水環境建設需從建立「綠色基盤(green infrastructure)」設施出發。(資料照,蔡親傑攝)

另外在台灣還有許多河川,受過去三面光工法荼毒,成為一條條水泥化的溝渠,植物被清除、河道不再透水、依附河岸植物生存的生物也慢慢消失,廖桂賢表示,水泥化與溝渠化不僅改變河川的樣貌,更毀滅其原有的生態系統,既無法調節溫度、也失去自淨能力,完全只剩下輸水的功能。

廖桂賢認為,「水與環境」應聚焦在這些水泥化河川的生態復育上,以期恢復河川的生命力。一條天然的河川該要是什麼樣子?她形容:「河道要能透水、河岸兩側的濱水帶不會光禿禿的、有多樣的物種棲息、河川河向要多面多樣化,某些地方要容忍其自然的侵蝕或堆積,而不是一定要乾乾淨淨的河道。」

「若走進地方問在地鄉親,對於河川有什麼期待,他們一定說希望小時候在水裡抓蝦、抓蛤蟆的河川可以回來。」陳郁屏說,每次政府做出來都是水景,跟民眾的期待實有不小的落差,前瞻雖然投入龐大經費,因對於親水環境的想像充滿硬體與人工建設,真正完成也不會變成大家喜歡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