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這一次,中國「視頻人」們還能夠逆勢而上嗎?

2016-03-11 06:10

? 人氣

一直以來,兩性議題在中國處於一個「既然無法嚴肅得討論它,那何不愉快得「娛樂」它呢」的一個狀態。像《上癮》這樣一部火紅的同志劇,為何不是出現在兩性平權運動佔據主流話語權的台灣,而是出現在中國大陸呢?我們可以發現,在台灣,與同志議題相關的影視作品,大都是以一個相對嚴肅的角度探討這一群體在社會中的掙扎與衝突,但是在大陸卻是完全娛樂化的。有許多人談到《上癮》之所以爆紅,是因為它完全是一部校園偶像劇,就像《流星花園》一樣,只是主角的性別換一下,其所滿足的,就是在大陸的一種「CP」文化。在大陸有這麼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叫「腐女」,她們看《瑯琊榜》的時候會想象靖王與梅長蘇的關係,看《盜墓筆記》的時候會看吳邪與張起靈的互動。比起嚴肅的同志議題,對於感官的刺激更有意思。而這樣的文化在大陸存在已久,也催生了像《太子妃》這樣「男穿女」的劇或是《上癮》這樣的同志青春校園劇。比起台灣的「挑戰權威」,「娛樂至死」才是中國年輕一代的生活所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遭到禁播的同性戀題材影集《上癮》。
15集的網絡劇《上癮》講述了少年男孩之間的浪漫。這部由網絡小說改編的網劇講述了一對高中生跨越性別的青春故事。

當然也正是「娛樂至死」的精神使他們浮出檯面,受到官方的關注。但是可以發現,在從網絡下架網劇的同時,相對小眾的同志電影,如王家衛的《春光乍洩》或是張元的《東宮西宮》仍然留在網上。所以可見官方並非未留餘地,只是也許娛樂化與熱捧不再是個好方法了。

至於對於意識形態的審查,是否扼殺了中國影視作品的創意?從近年金馬獎的獲獎名單來看,恐怕并不能完全回答「是」。但是可以回答的是,由於在過去對於電視劇的審查制度(上報審批制)與對於網劇的審查制度(自審自播制)的不同,催生了網劇這個行業的蓬勃發展。在去年,全中國的網絡自製劇的數量達到了12900集,《太子妃》的點擊量達到了32億,而當中有一大批的觀眾為了看三個不同版本的結局而成為了付費會員。中國各大視頻網站通過網劇,開始改變用戶的網絡使用習慣,也找到了將流量轉化為現金的不同方式。也許審查確實扼殺了內容創意,但是卻也激發了創新的盈利模式,在夾縫中尋找新的渠道,這又未嘗不是一種創意。而相較之下,曾經是偶像劇強權的台灣,是否因為自由的環境,而在對於渠道與盈利的創新方面止步不前了呢?

而在不久的將來,網劇與電視劇將邁向統一的審查規範,2016年成為中國網絡影視與出版的轉淚點。但是面對這偌大的市場與需求,不論是內容還是渠道,中國的「視頻」人們想必都不會繳械。他們能夠在新的規範中想出什麼樣的新招呢?就讓我們期待中國式的創意吧。(文末備註,此文僅為筆者所觀察到的客觀現象,不代表筆者對於平權運動的個人立場)

*作者台北人,曾於McGill University經濟學系擔任研究助理,旅居大陸超過16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