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中至正」到「自由廣場」:《走在風尖浪頭上》選摘(1)

2016-03-14 05:30

? 人氣

台灣將於今年中旬完成第三次政黨輪替,值此之際,「轉型正義」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從蔣中正到孫中山,均成了被「清算」的對象;而從陳水扁執政時代就爭議不斷的中正紀念堂轉型工程,更與本書主角杜正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時報出版提供)

台灣將於今年中旬完成第三次政黨輪替,值此之際,「轉型正義」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從蔣中正到孫中山,均成了被「清算」的對象;而從陳水扁執政時代就爭議不斷的中正紀念堂轉型工程,更與本書主角杜正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時報出版提供)

「臺灣要走向真正民主自由的國家,還留這威權專制時代的偶像在那裡,而且每天要朝拜!…… 國民黨還是穩固,而且國民黨過去形塑的意識形態,很多人還深入腦中沒有改變,要碰觸以前塑造的偉人,要改變,很多人不能接受。」 ─ 杜正勝

二○○○年五月二十日,第一次政黨輪替,陳水扁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當時總統府的例行作業有一個儀式,是總統帶領所有閣員到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前參拜。「這是我第一次進入中正紀念堂!」當時獲聘為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杜正勝說,那個場面就好像中國古代的新君即位,要向先帝參拜一樣。當然,阿扁第二任總統的就職儀式中,就沒有這個參拜儀式了。不但不參拜,阿扁還想把中正紀念堂「處理」掉,實踐轉型正義。中正紀念堂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處理中正紀念堂以落實轉型正義的超級任務,就落在教育部長杜正勝的頭上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杜正勝說,處理中正紀念堂,是阿扁主動跟他提起的,但要怎麼處理,並沒有清楚的說明。於是他再度進入中正紀念堂,詳細了解這棟建築物的裡裡外外,結果發現,整棟建築都與蔣介石緊密地關聯在一起,連天花板都有中正紀念堂的印記。整棟建築,像人的細胞一樣,成了一體,要徹底處理中正紀念堂,最好的做法是整棟拆除。因為處理中正紀念堂是民主人權轉型正義的實踐,所以被列為教育部的重大施政。但因牽扯太大,在阿扁執政後期才進行,已經晚了,氣勢弱了,處理起來爭議比較大;當時即使想要拆道牆都會引起強烈反彈,遑論拆掉整棟建物。這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

為什麼要把中正紀念堂納入轉型正義施政?杜正勝說,轉型正義的意思是在原來威權專制體制下認為可以做的事,進入民主人權的體制後,那些事卻是不該做的,於是對過去認為應該的事,加以糾正或清理。杜正勝認為,蔣介石過世後,國民黨把蔣介石當成帝王身分,興建紀念堂。但蔣介石過去做過的事,包括在大陸做的事,從民族主義的觀點,可能有功;但從人權的觀點,又可能有過。我們現在追求什麼社會?現在人類的主流價值是什麼?用現在民主人權的角度看過去他所做的事,來處理中正紀念堂,這就是實踐轉型正義。

蔣介石已被偶像化,在他過世以後,全國各地,尤其是學校,豎立了多少銅像。「以前認為蔣介石很偉大啊,但這是現在教育應有的觀點嗎?」杜正勝說,如果學校豎立的是偉大藝術家的塑像,因為藝術的價值是永恆的,大家可以接受,但蔣介石是政治人物,政治本來就是骯髒的,國民黨把蔣介石超級偶像化,以天壇的形式建造中正紀念堂,裡面僅豎立一尊銅像,而且要爬很多階梯後才能上去,整個規劃,就是神化、偶像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