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捍衛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是對的嗎?

2016-01-21 05:50

? 人氣

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是現階段台灣的最大公約數。(圖為105年元旦升旗/林俊耀攝)

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是現階段台灣的最大公約數。(圖為105年元旦升旗/林俊耀攝)

子瑜事件引起兩岸人民的關注,這件事從娛樂界的領域轉換到了政治界的領域;人們的關注焦點從「周子瑜」這位前往韓國演藝圈發展的台灣女生被中國網友抨擊,轉換到捍衛、反思「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象徵的國族名分上。接連落成的討論文章內容,亦從最基本的揮舞國旗應受尊重,進一步提升至「青天百日滿地紅旗」到底代表著什麼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守護、認同的那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脈絡上來看,當然不是台灣國旗;他是國民黨旗、中國舊政權國旗。大家理應恨他的。理論上來說,應該。

那為什麼我們沒有呢?

歷史上,台灣經歷了1895~1945的日本殖民,這段經歷塑造出自我認同為「日本人」、「中國人」、「台灣人」的意識,當然這時的中國、台灣意識尚未明 朗。中國對知識份子來說,是像精神故鄉的存在;台灣對知識份子來說,是實質故鄉的存在。隨著日本治台政策的壓力漸大,越加促使當時的台灣住民的本土認同。

這般的思想,理應成為台灣意識的嫩芽,但被國民黨扼殺了。

在1945國民黨接收台灣後,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歧視、高壓統治,與強硬的中國意識灌輸,1949逃亡來台的國民黨,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的操作上,是 相當成功的。抹殺了台灣的本土菁英,抹殺了台灣的本土意識,引導台灣人的認同到大中國脈絡。

隨著戒嚴逐漸鬆動,新一代知識份子的誕生、茁壯,再次為台灣意識埋下發芽的種子。國民黨沒有意識到解嚴後,新生代的自由意識與天然的台灣認同帶給未來台灣人的台灣意識多麼優良的養分。發生不久的洪仲丘事件、太陽花學運、黑潮遊行...等民間行動表現就是台灣意識破土茁壯的表徵。

國民黨依舊沒意識到自己的統治環境在改變。它一貫的高壓方針、愚民方針,都是落伍的時代產物。也許它們曾經奏效,但放在民智大開的自由時代來看,只是歷史的悲淒塵埃。

這大致是台灣的現代本土意識為何如此晚才積極展現出來的脈絡。透過課堂上陳芳明老師指導的台灣歷史認識、台灣記憶重塑,我重新認識到這個島嶼的悲哀與矛盾;也在台灣的政治環境改變下,看見台灣未來的希望之光。

有了天然生成的台灣認同;國旗的認同議題,我認為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首先,台灣仍然需要一個在轉型期時的象徵,而那暫時就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唯有他,長期、普遍深植台灣人民的心中,儘管歷史脈絡並不正確,但現實脈絡來看,它依然有其代表性。

所以捍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是對的嗎?

其實,台灣人要捍衛的並非是那面國旗,台灣人真正堅決捍衛的,是台灣的自主性,是我們天然擁有的台灣意識,而國旗,只是我們捍衛台灣意識的一個媒介而已。

在未來,他勢必需要受到討論與檢驗;但現在,這是應該也是必然的。很奇怪,對吧?台灣認同的極度矛盾。這才是台灣島真正的悲哀所在。唯有認清台灣的艱困歷史與轉型當下,才能堅定地、自信地邁向更好的未來。

*作者為政治大學中文系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