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台灣變天代表選民的國族認同轉變—我是台灣人!

2016-01-16 21:36

? 人氣

《華盛頓郵報》評論台灣變天。

《華盛頓郵報》評論台灣變天。

當民進黨籍的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以百萬為單位甩開對手朱立倫,任誰都看得出來,執政八年的國民黨大勢已去,台灣即將迎來首位女總統。《華盛頓郵報》中國分社社長丹耶爾(Simon Denyer)認為,蔡英文贏得本屆總統大選,除了代表台灣在20多年的民主化之後終於站穩腳步,這場選舉也意味著台灣是一個不同於對岸共黨老大哥的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0116-SMG0045-088-蔡英文勝選演說-顏麟宇攝.jpg
蔡英文勝選演說。(顏麟宇攝)

馬政府傾中也搞不好經濟

丹耶爾認為,國民黨八年來的執政強調與中國修好,但是台灣的經濟卻停滯不前,其結果反而造成兩岸關係前景不明。馬英九總統想靠與中國交好拯救台灣的糟糕經濟,雖然兩岸經貿與台灣觀光確實有所改善,但好處幾乎都進了財團口袋,去年台灣整體的經濟成長也連1%都難達成。

馬英九早起投票,在投票所外發表支持周子瑜(葉信菉攝)
馬英九早起投票。(葉信菉攝)

一位38歲的台灣工程師王偉民(音譯)投票後向《華郵》表示:「貧富不均在國民黨執政時變得更糟。」他受訪時懷裡還抱著才8個月大的女兒,王偉民說:「我想要我的女兒在一個自由而充滿機會的社會裡成長,而非所有資源都被有錢人壟斷。」

承繼馬英九路線的朱立倫敗選

馬英九受限於憲法規定無法再競選連任,代表國民黨參選的朱立倫也數度強調「我不是馬英九」,但丹耶爾認為,同樣在美國受教育的朱立倫仍大體承繼馬英九路線。代表民進黨參選的蔡英文則聚焦內政、居住、就業、經濟轉型等議題,希望營造一個更接近人民的政府。至於中國主管對台事務的國台辦則在選前強調:「不會介入台灣大選,我們關注的是兩岸關係。」

國民黨在2016總統暨立委選舉當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潰敗,宣布辭去黨主席的朱立倫在演說結束後向支持群眾揮手感謝。(林俊耀攝)
國民黨在2016總統暨立委選舉當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潰敗,宣布辭去黨主席的朱立倫在演說結束後向支持群眾揮手感謝。(林俊耀攝)

《華郵》分析,蔡英文堅持她要跟中國維持良好關係、也強調溝通的重要,但她想要維持台灣事實上獨立的現狀,又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因為這項原則意味著放棄了任何最終獨立的可能性。至於中國將如何面對這樣一位台灣領導人,丹耶爾認為現在這仍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台灣人民的自我認同已經改變

48歲的麵包師傅朱先生說:「蔡英文沒說清楚她要怎麼處理台灣獨立的問題。台灣如果想要發展,免不了還是要跟中國合作,但這與民進黨的原則有矛盾。」不過丹耶爾也說,大部分的選民並不認為這是問題,因為許多人對馬政府主政下的台灣日益仰賴中國感到不滿,許多人也相信蔡英文可以合理地處理兩岸問題。

兩岸關係發展史,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美聯社)
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美聯社)

丹耶爾認為,蔡英文的勝選反映了台灣人民的自我認同已經有所改變:這座島嶼上的人們不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甚至不認為自己同時是中國人與台灣人,從投票結果來看,他們認為自己就只是台灣人。這個轉變從台灣民主化之後就已經開始,在馬英九的主政之下,更因為與中國的關係加速進行。

蔡英文的中間路線獲得認同

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的助研究員鮑彤(Nathan F. Batto)表示:「(台灣)民眾跟中國接觸的越多,他們就越會覺得:中國真的很強,但他們就不是我們。」鮑彤認為,這種轉變的根源在於兩個國家在二十世紀有非常不同的歷史與政治制度。他說:「民主現在是台灣政治認同的核心。」

鮑彤。
 

在蔡英文的場子上,有些人毫不避諱他們想要獨立的主張。一位40歲的白領陳先生就說:「我希望全世界都能知道我們是台灣,不是中國。」但也有很多人喜歡蔡英文目前勾勒出的中間路線。37歲的孫姓老師就說:「雖然蔡英文是民進黨的領導人,但是她並未堅持要讓台灣從中國獨立出去,也沒有主張要讓台灣過度傾中。她保持一個開放的想法、想要與對方溝通、並且抱持一個寬容的態度,這是處理兩岸關係的最好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