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啟動難民管控新制 恐引歐洲骨牌效應

2016-01-04 17:46

? 人氣

2015年11月,瑞典警方檢查通過大橋的乘客身分證件(美聯社)

2015年11月,瑞典警方檢查通過大橋的乘客身分證件(美聯社)

4日午夜起,一向強調人道精神的瑞典採行新的通行管制,中止與丹麥接界的自由移動權,以防止沒有身分證明的難民由丹麥進入瑞典。這是瑞典左傾政府「開放門戶」政策的關鍵轉向,也顯示了歐洲在恐怖主義及移民危機夾擊下,已難以繼續守持歐盟原則。批評者擔心,瑞典此舉可能引發其他國家跟進,最終將敘利亞難民困於國內,擴大戰爭傷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連結瑞典與丹麥的松德海峽大橋(美聯社)
連結瑞典與丹麥的松德海峽大橋(美聯社)

新「柏林圍牆」

連結瑞典南部與丹麥西蘭島(Sjælland)的松德海峽大橋(Øresundsbron)4日起實施證件管制,由丹麥搭乘火車、巴士或船隻等途徑入境瑞典的乘客,皆須通過帶照片的身分文件檢查。

這主要是為了阻擋沒有身分證明的移民進入瑞典。在火車站,也架起防止移民潛行於鐵軌區域迴避檢查的鐵欄網。代表1萬5000名每日來回於哥本哈根與斯堪尼省(Skåne län)的通勤者協會(Commuters Association)主席漢卓普(Michael Randropp)說,「人們把這稱為新的鐵幕(Iron Curtain)或柏林圍牆(Berlin Wall)。」

瑞典希利亞(Hyllie)車站的圍欄(美聯社)
瑞典希利亞(Hyllie)車站的圍欄(美聯社)

瑞典官方聲明表示,近期大量人民於短時間內湧入國內,政府考量此情況已為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帶來威脅。此新制效期達3年。

人權強國的「痛苦」決策

瑞典是全歐就人口比例計算上,收容最多難民的國家。2015年間,瑞典接納了超過16萬名來自敘利亞、伊拉克與阿富汗等地的難民。2015年秋天,每周申請庇護的人數約為1萬人。但瑞典政府希望於2016年將這個數字降低至每周約1000人。

延伸閱讀:難民收容所屢遭火焚 瑞典苦尋道德平衡點

人權關懷是瑞典重要的跨黨共識。9月,瑞典首相勒文夫(Stefan Löfven)曾表示,「我的歐洲會接納逃避戰火的人民,我的歐洲不會豎起高牆。」

11月,瑞典引入暫時性移民管制時,勒文夫曾表示這個政策轉向讓他「痛苦」,但「我們真的不能繼續這樣(接納難民)了。」對於與社會民主黨(SAP)共組政府的綠黨(MP)來說,這是更艱難的一步。普遍被視為對難民最為友善的綠黨副首相羅姆松(Åsa Romson)在宣布此項政策轉向時落淚表示,「這是個糟糕的決策」。

難民危機突顯歐盟結構性缺陷

目前尚不清楚歐洲國界的復興,是否也會帶來心理上的隔閡。但這不僅顯示歐盟各國對難民議題的立場各異,也突顯了歐盟內部的結構性缺陷。

歐盟的基本規定是,難民應在首先抵達的歐盟國家尋求庇護。但因為希臘與義大利無法承受如此大量的移民湧入,此制度無法有效執行。匈牙利與丹麥對難民態度強硬,難民也就持續湧向政策較為親切的德國與瑞典等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