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留不住的醫師?掩耳盜鈴的公費醫學生政策

2015-11-10 05:40

? 人氣

由於設備落差,致使年輕醫師無法適應缺乏精細分工的偏鄉醫療。醫師依賴完整的儀器與檢查,認為病人若到高雄等都會區,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年輕醫師從教學醫院的訓練經驗,學習什麼是「好」的醫療常規作法,但隨著時代變遷,醫療品質的規範也在改變。改善設備或建構新標準的過程中,常需要新一批資本的投入。而偏鄉正是資本不願投資的區域,所以越是遠離醫學中心的地方,其醫療設備也就越難更新,其醫護人力配置可能也都不符最新的標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本的問題在於什麼是「好」的醫療服務?當判斷好壞與否,是以醫學中心或教學醫院為準,恆春半島與高雄的落差,就不僅是二小時的車程,而是醫師診斷技藝背後的價值觀,和醫療機構的物質基礎之間的落差。並非醫師在恆春無法診治病人,而是訓練經驗讓醫師認為病人在此就醫是「不好」的,依賴完善的設備使醫師不願將就於偏鄉為病人治療。至半島支援的醫師可能認為居民在衛生所接受的醫療品質較差,不願開藥或是開X光檢查單。勉強將病人留在偏鄉治療,反而會被醫學中心的醫護人員認為對居民是不公平的。

因為偏鄉醫療品質不佳,所以居民一定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長途轉診至醫學中心就醫嗎?如果我們不釐清什麼是「好」的醫療服務的概念,就會陷於不斷提升偏鄉醫療品質卻徒勞無功的泥沼中。偏鄉永遠都不會擁有最高標準的醫療品質,因為醫學中心不可能設立於此,即使政府補助添購醫療器材,也無法在與醫學中心之間的軍備競賽中獲勝。

小結

捲土重來的公費醫學生政策,忽視城鄉資源落差,未考慮公費醫師的生涯發展、家庭生活。只一味要求服務熱忱,亦未納入文化敏感度的訓練精神; 不計入專科訓練期間、變相延長服務年限,並執著於懲罰機制,提高違約金到十倍之多。 衛福部便宜行事,先求有醫師就好,不思長久之計,可預期的是五年過後偏鄉醫療仍是一場空。

*作者為公醫時代成員,清大社會所碩士生。原刊登於「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