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室與英國教室 一場教學對比引發的中西教育利弊之辯

2015-11-01 09:00

? 人氣

中學在英國就讀的夏雪說,公立學校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確實比較短,也很輕鬆,但在私立學校,「雖然名義上放學時間差不多,但是很多私立學校都是住宿制的,大家放學時候也都聚集在教室或圖書館學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私立學校由於學費昂貴,學生大多是精英階層的後代。與其相比,公立學校學生被名校錄取的概率要小得多。大學畢業後,他們的收入和所處的階層將與名校生迅速拉開。因此,也有人認為,英國的寬鬆、快樂教育客觀上造成了階層固化。

「文無第一」相容並包

教育界普遍認為,中式教育下,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紮實,但應用能力有所缺乏;而西式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但知識儲備較為薄弱。

在西方反思其教育模式的同時,中國教育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學科教育出現了機器式、填鴨式的傾向,扼殺了學習中本該有的樂趣。」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說。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工作委員會委員、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夏谷鳴說:「我們的孩子起跑快,但後勁不足。比如當初奧數很好的孩子,未來研究數學的並不多,因為沒有真正的興趣。」

「我們的孩子起跑快,但後勁不足」

近日,一封網上流傳的《父親寫給考上北大兒子的信》講述了一位寧波學生考上北大化學院的艱辛路程。由於對化學有著濃厚興趣,該生立志要通過化學競賽考入北大化學院。儘管競賽取得了優異成績,北大同意降分錄取,但還是遭遇了「如果高考考不了高分,很有可能進不了化學院」的無奈。所幸,這個學生最後如願考入了北大化學院。然而,更多的孩子並沒有這麼幸運,為了考試成績,不得不放棄興趣。

教育界人士分析指出,一場教學對比引發的中西教育利弊之辯,不在於比出孰優孰劣,而是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發現彼此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缺失,是為了讓下一代更好地得到知識和文明的啟蒙。

2014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方案提出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這就是鼓勵學生走出「題山卷海」,培養更多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評價方式的改革也將倒逼基礎教育模式的創新。南京中華中學英語老師張玥說:「隨著高考制度發生積極變化,越來越強調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教育方法將越來越多應用在中國教育中。」

中外合作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教授郭鏡明說:「東西方教育各有優缺點,我們要做的是根據世界未來的需求,整合東西方文化和教育精華,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