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很難拒絕別人?1個方法讓你勇敢說「不」,不再委屈到內傷!

2015-10-15 10:20

? 人氣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左右為難的情況。例如有位朋友請你幫忙,晚上六點替他去機場接大老遠從鄉下飛來的姑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最不想做的就是這種事了,在交通尖峰時間殺出重圍到了機場,然後努力跟一個不認識的人聊天,還不能讓她覺得接待不周。事實上,你根本希望她沒來。你替自己找理由:「嗯,朋友總歸是朋友。換作是我,他也會幫忙的。」但轉念一想,不免又煩躁起來:「但我從來都沒有要他幫我接過人啊!我總是自己去接。他自己為什麼不能去呢?他老婆也可以呀!」

這種時候,每個人都會想:「要是說『不行』,我就會很內疚;但要是說『行』,我又會恨自己。」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的真正意願正在與童年所受到的訓練發生拉扯,而且你還發現,自己根本就找不到應付這種情況的辦法。你還能說什麼?如果說「不行」,朋友會不會覺得傷心?他會不會再也不喜歡我?他會不會覺得我自私?然而若我說「行」,那麼以後常常遇到這種事怎麼辦?我是不是笨蛋?還是說,這就是與他人相處必須付出的代價?

我們會考慮到如何因應他人的各種問題,都是由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立場不同所引起的。我們想做某件事,可是朋友、鄰居或親戚卻理所當然地以為、期待、渴望,甚至操控我們去做別的事。而你內心之所以會產生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是因為:

-你雖然想依自己想要的去做,卻又擔心朋友不認同。

-你擔心自己也許錯了。

-你擔心自己的我行我素說不定會傷害到朋友的感情,而讓朋友離你而去。

-你擔心依自己想要的去做的理由並不那麼「合理」。(你的腿沒斷,也不忙,為什麼就不能去機場呢?)

-……

結果就是,你在試圖按照自己意願做事的同時,也容許了別人讓你感到無知、焦慮或內疚。這種極為糟糕的情感狀態,就是你在小時候不依他人意願去做時習得的感受。

意在言外的潛台詞

從小,我們的內心就習慣了被人操控,兒時受到的訓練,壓抑了我們天生強而有力的自我,於是我們會利用反操控來因應自己的沮喪。然而,帶有操控性的回應方式是徒勞且反覆的。帶著操控意圖與成年人打交道,跟面對小孩子並不一樣,假如你透過情感和觀念來擺布成年人,他們可能也會用同樣的模式反操控你;要是你再一次反操控他們,他們仍然可以再反操控你……以此類推,周而復始。比如說,在你竭力推託去接朋友的姑媽時,儘管你說出的話可能比平時要微妙得多,但聽起來仍然顯得很糾結,就像以下這段對話:

你:天哪,哈利!那時我都要累死了。

(試圖讓哈利產生內疚。潛台詞是:「誰會讓一個累壞了的朋友去塞車的路上受苦?」)

哈利:老太太來到一個陌生的機場,又沒人接,真的會害怕。

(試圖讓你產生愧疚。潛台詞是:「只因為自己累,就讓一位老太太去擔驚受怕,這是什麼樣的人啊……」而你心裡則想:「這個老太太究竟來做什麼?她都跟鄉下的蚊子一起生活了五十年,耐力絕不會差!」)

你:唔,看來我真得拚一下才行啊……

(試圖讓哈利產生歉疚。潛台詞是:「要是你讓我去,我身體吃不消。」而哈利則想:「不過就是脖子痠痛嘛,以前你也這樣過,又不會要你的命!」)

哈利:如果我去接她,起碼要七點半才能到。

(暗示你對實際情況不了解。潛台詞是:「我到那裡的路程比你遠得多,也困難得多。」而你則想:「誰知道他在哪兒?在做什麼?很可能他現在離機場比我還近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用「拒絕」,強勢取得人生主導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