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口中的大時代!政治劇《國際橋牌社》要趕在2020大選前幹大事

2018-12-09 09:00

? 人氣

汪導盼創建全產業鏈 馮賢賢點出台劇粗製濫造

健全的產業鏈,是他亟欲建立的目標,要成為產業,無庸置疑,得有商業要素支撐,「必須要是可以獲利的標的,生意不是賭注,不太可能期待投資方用賭注的方式,在參與台灣市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問題就資金來源太單一,我們的國際資金來源,有沒有可能更多一些?生產的管控,有沒有可能更成熟、更工業化?」汪怡昕列舉美、日、韓,指出影劇產業能成熟,都是有遊戲規則來進行,如果產業鏈無法建立 ,演員、幕後人員,如何能得到長久的工作機會?

20181207-「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左)、監製馮賢賢(右)專訪。(蔡親傑攝)
談及台灣現狀,《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左)直言「台灣沒有好的影視生產環境。」、監製馮賢賢(右)則點出台劇的粗製濫造現象。(蔡親傑攝)

「台灣需要這樣的劇,精緻的戲。」馮賢賢說得更直接,台劇越來越粗製濫造,甚至有的劇本審完、丟給導演,只給人家5天就要拍完,這種情況必須改善。

《國際橋牌社》理所當然,不走台灣慣常的導演制路線,要走製片制模式,包含管控工作流程、財務、行銷計畫、後續發展,都以製片為核心啟動,主創團隊早在半年前,就緊鑼密鼓地開會,劇本一連修了7個版本,團隊組合也幾經磨合、變換,很費工,就是想修到大家有個共識。

「這是所謂的團隊模式 ,不是什麼都導演決定,在劇本發展、演員培訓上,導演都有關鍵性角色,但他不會是唯一的決策者。」馮賢賢對此說道。

要當政治劇領頭羊 「戲好看,標籤就會自己掉落」

踏出影劇產業的第一步外,《國際橋牌社》也想為政治劇當開路先鋒。台灣沒有政治劇,或者如汪怡昕所說,都還離得太遠,沒有真正聊到權力核心的東西。

「我們有宮廷劇、偶像劇、愛情劇,但這種的都沒有。」馮賢賢則認為,或許是基於自我審查等因素,台灣很少碰觸政治題材,但應該要有,而且她期許得更多:「不應該只有一種政治戲,希望開一條路之後,其他政治戲也會出來,可以有更多的政治文本。」

但政治2個字在台灣,畢竟是很搶眼,甚至刺眼的關鍵字,這齣劇拍下去,要說不會被貼標籤、被指為某種意識形態,恐怕沒人信,對此馮賢賢倒是滿懷自信:「戲如果好看,標籤就會自己掉落。」她舉美國影劇為例,從2005年的《白宮女總統》到現在,十多年來幾乎每一檔政治劇都好看,「你也不會去想,這個製作團隊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因為是戲本身吸引你。」

「戲再好,沒有熱都沒用」 盼引發Google潮  

重振影劇產業、開發政治戲市場外,《國際橋牌社》還肩負著另一個期待是,要能引起「Google潮」。正如《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引發「光州事件」的Google潮,《血觀音》之後,網友紛紛揣測哪個角色是在影射誰,汪怡昕直嘆:「影視作品的威力在這裡啊!」

在沒有排片、票價的限制下,熱搜度能即時反應觀眾當下對電影的興趣;【血觀音】為2017年年度熱搜第10名。(圖/血觀音@facebook)
《血觀音》電影上映後,許多人開始揣測到底影射那個人物,引發「Google潮」,《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直指這就是影視作品的威力。圖為《血觀音》劇照。(資料照,取自血觀音臉書專頁)

問題談了很多,期待也談了很多,回歸到底,「他就是戲啊,就是要好看,要熱才會中」,終究是要回到作品上,而且要是發光發熱的作品,「戲再好,沒有熱都沒有用,我們就是要讓它熱 !」

大事到底幹不幹得成?前期能做的,汪怡昕、馮賢賢領著團隊,做到盡善盡美,把軌道鋪好,明年3月開拍,就是開始衝刺的時候,而成果見分曉的時間點,比下一次總統大選還快,2020年之前就要開播,台灣人用選票寫出新的歷史前,還可以先看看過去,或許,同時也會見證影視產業的一段變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