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李嘉誠的選擇

2015-10-14 13:19

? 人氣

「別讓李嘉誠跑了」, 讓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的香港首富「不寒而慄,深感遺憾」,陷入困惑。(BBC中文網)

「別讓李嘉誠跑了」, 讓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的香港首富「不寒而慄,深感遺憾」,陷入困惑。(BBC中文網)

自從中國內地某媒體喊出:「別讓李嘉誠跑了」,引發了李嘉誠能不能跑、為什麼跑的熱議。讓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的香港首富「不寒而慄,深感遺憾」,陷入困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石激起千層浪

到目前為止,「別讓李嘉誠跑了」只是嚇唬人的口號,並沒有傳來涉嫌偷漏稅、行賄官員等而被查扣資產的負面消息。然而,這一聳人聽聞的口號卻成了坊間熱議的話題,至今沒有平息。

支撐「別讓李嘉誠跑了」這一口號的論據,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激起千層浪,眾說紛紜,見仁見智。連李嘉誠本人都不得不回應: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投資海外業務與「一帶一路」政策是一致的;李嘉誠基金會捐出逾170億港元,其中87%用於大中華地區,是愛國之舉;「並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蘇」,「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等。

首富的回應,政治正確,據理力爭,不亢不卑。然而,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資本無國界

如果說別讓李嘉誠這個人跑了,高齡87歲的香港首富仍如往常一樣在中國香港自由自在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說別讓李嘉誠的資產跑了,華人首富所控有30%以上股份的企業已全部遷冊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等海外。

在歐洲獲利超過中港10%的誘導下,近年,李嘉誠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套現了1500多億港元,收購了歐美資產5000多億港元,實現了資產大轉移。李嘉誠完成了從香港商人向世界商人的轉變,由香港和華人首富向世界首富又前進了幾步。

資本無國界。低買高賣、保本逐利是資本唯一的屬性。李嘉誠這些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投資,從時機選擇到項目確定,多為精凖獨到的資本運作,嫻熟掌握中國內地的政商關係和法律法規及遊戲規則,不愧為「超人」的雅號。

毫無疑義,李嘉誠從中國內地和香港撤出資本轉投歐美是縝密的商業決定,也是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營商環境的重新評估,包括投入產出比、盈利前景、投資方向等的風險評估。李嘉誠在中國內地和香港投資項目中,利潤構成裏的壟斷利潤嚴重下降,投資風險日趨增高,及時撤出是明智之舉,無可厚非。這一切,成為投資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風向標、晴雨表。

為富要仁

為富要仁,是人們對富人的理想要求,也是他們的社會責任。

大數據揭示:1997年至2014年,香港GDP從1.2萬億港元增長到2.3萬億港元,增長1.9倍;而同期,李氏家族的淨資產從709億港元增長到4060億港元,增長了5.7倍,是香港GDP增長的3倍,表明李氏家族財富增長的速度遠遠快於香港GDP的增長。長期以來,李氏家族財富增長的最大來源地是中國內地和香港,隨著資產的外移,財富增長的主要來源地將變成是歐美等海外地區。

「別讓李嘉誠跑了」的口號深層中,隱含著為富要仁的呼籲。美國心理學家保羅·比弗和達切爾·柯爾特納進行的研究發現「為富確實不仁」,財富的增多和社會地位的提高會降低一個人對他人的同情心。在目前中國內地和香港,反映貧富差距程度的基尼係數居高不下,已屬危險狀況,說明相對貧困化和絕對貧困化的人日益增多,人們抱怨富人取之於民的財富之多,用之於民的財富之少,並由抱怨轉化為嫉恨,引發社會的動蕩不安。

法治社會裡健全的法制是阻止資本超越底線的防鯊網;道德社會裏對掌控最多資本的人有很高的道德標凖。目前,世界上似乎只有比爾·蓋茲達到「聖人」的標凖。《富比世》連續13年將他評為全球最富有的人,他目前的身價是792億美元。2005年,比爾·蓋茲在英國倫敦宣佈,數百億美元巨額財富將捐獻給社會,不會作為遺產留給子孫。

2006年,世界第二富翁巴菲特宣佈將市值370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捐給蓋茲慈善基金,使基金會資金超過600億美元。

在此之前,比爾·蓋茲曾多次被美國政府和歐洲、亞洲一些國家政府控告其所領導的微軟公司的商業行為違法,例如捆綁銷售等壟斷行為。這些可能是促使比爾·蓋茲最終成為「聖人」的開始。

人們普遍期待「李超人」也能成為「李聖人」。

撰稿:香港自由撰稿人 林貢欽
責編:董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