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義專文(下):第二道靈魂的試煉─位置

2015-09-09 06:20

? 人氣

當然,有人會說這種關鍵樞紐好危險。但這就是我們的位置,我們應該接受這種挑戰,欣然地。平衡,是這個位置上最核心的觀念與心態。平衡,也是我們唯一能倚賴的工具和方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要急統,讓台灣成為突破這整個東亞島鏈的缺口;想要急獨,讓台灣成為永遠在太平洋上封阻中國的城垛,都是不切實際,並且會給我們自己帶來毀滅性的危險。

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讓自己成為幾方勢力激盪中的平衡點。颱風中,唯有颱風眼是平靜的。東亞風雲激盪中,台灣唯有站在平衡點才能安全。

而所有的平衡,都是動態的平衡。一如有人蒙眼持平衡桿而能走兩棟高樓間的鋼索。

◎馬總統只有局部成立的話

馬總統在他就任七周年記者會上,特別強調七年前的「哀鴻遍野,哭聲震天」,提醒大家陳水扁總統曾經造成的兩岸險境。也常自豪地說自己的政績是不統不獨不武所締造的和平,並把「維持兩岸現狀」當作自己特有的發明。

他的話只有局部成立。

陳水扁總統的確因為他的一意孤行而把台灣推到烽火邊緣,林濁水曾經把那個過程寫得很清楚。

然而,「維持兩岸現狀」並不是馬總統任內的創舉,李登輝在提出兩國論之前,兩岸之間也有過不緊張的日子;並且馬總統任內的「維持現狀」讓太多人感受到那是一路向中國對岸傾斜,甚至屈膝的「維持現狀」。以至於很多人不以為然地說:台灣人不想鎖國,但也不要你把台灣鎖進中國。

◎請對岸正視中華民國

認清我們的位置後,我們需要重新對待自己的國家。

不是別的國家,是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目前只有中華民國最能在這個位置上保持動態平衡。

我可以體會台灣很多人對「中華民國」的感受。

有一天傍晚,我在一個捷運站的星巴克咖啡店裡訪談林濁水。他背著門,斜對著我。

談到中華民國的時候,我問林濁水是否能接受。

「想起以前⋯⋯」他停頓了一下,前後不到一秒的時間裡,他臉上快速閃過了以憤怒為主,卻同時混雜了諸多情緒的表情。然後他的語調又恢復了先前的冷靜,「不滿意,但是可以接受。」他簡單地回答。

林濁水那個表情,我相信可以代表許多台灣人想起戒嚴時代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的情緒。

正因為如此,我也對二○○八年的那個場面特別難忘。

那年十一月,為了歡迎陳雲林來台,有些在路上飄揚的中華民國國旗被撤掉,結果是長期為中華民國吶喊的人不見蹤影,反而是許多長期不認同中華民國的綠營支持者,手持中華民國國旗而吶喊。

那是令人初看才剛要笑起來,接著卻會落淚的一幕。

如果像林濁水所建議,今後不論誰執政,在兩岸關係上都該重回以國為重,而「黨不會跑到政前面,更不會跑到國前面」,那麼不論是哪一個黨執政,都應該向對岸傳達一個訊息:請對岸正視我們是中華民國的現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