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靖觀點:良善,來自了解的欲望─談柯文哲的「紅色之旅」

2015-08-23 06:4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參加台北─上海城市論壇。(台北市政府提供)

台北市長柯文哲參加台北─上海城市論壇。(台北市政府提供)

在台灣,許多與柯文哲親近,或是自認為與柯文哲親近的人,或許會喜愛柯文哲,但是,通常不會喜愛中國,當然更不會喜愛共產黨。仇中,身在綠營,似乎就必得如此。反共,則是藍、綠一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紅色因素」,攪亂藍、綠格局

很不幸的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上海之行,搞亂了大家的情緒。

問起中國,他說「兩岸一家親」。問起對共產黨的感受,他說,只要存在,必有優點,共產黨的優點,「應該要學習」。問起對岸的建設,他說「進步很快,成長很多」。問起對於九二共識的態度,他說,「了解並尊重」。

這些話,聽在諸多綠營大老耳裡,肯定不舒服。台南市長賴清德的反彈、不爽,表現得尤其直接。同樣是大都會首長,賴神此時此刻正被監察院盯著,而柯P卻在出盡鋒頭的同時,還在綠營的核心信念上扎下了箭頭。

看來,此次的「雙城論壇」,在上海的柯文哲從容自若,台北卻為此掀起巨大旋風。最主要是因為,柯P或有心,或無意,硬生生帶進了「紅色因素」,攪亂此地眾生皆已熟悉的藍、綠格局。

在台灣,藍營的反共教育做得徹底,自蔣介石以降,萬惡共匪是作文範本通用語。綠營的仇中情結也經營得風風火火,隨時都可以為了不爽中國,走上街頭。最近的課綱爭議就是鮮明案例。綠營的罵藍營親中,藍營的罵綠營鬧文革。一旦吵開了,就互罵對方共產黨。

也就是說,在台灣,若要藍、綠有共識,那就是對「紅色中國」的拒斥。

偏偏,偏偏……柯P亞斯伯格,自成脈絡。

由於一致性地拒斥「紅色中國」,台灣對於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普遍缺乏知識。翻開任何一本世界史,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都是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石破天驚的重大事件。只有台灣,對於這段歷史,若不是刻意無知,就是存心誤讀。

偏偏柯文哲願意「了解並尊重」的,不僅只是北京當局對於九二共識的堅持,還包括此地普遍缺乏基本知識的紅色中國。

革命記憶是政權正當性來源

藉由前往上海參加「雙城論壇」的機會,柯文哲主動要求參訪位於黃浦區興業路的中共一大會址。媒體問其心得,他的說法是:當年十來人的聚會,於今發展成如此龐大的共產黨組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厲害得很。

20150817-SMG0045-018-柯文哲與上海市長楊雄-王彥喬攝.jpg
柯文哲與上海市長楊雄(王彥喬攝)

柯P當然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雖源自古籍《尚書》,放在當今語境,卻是代表著毛澤東在兵法,乃至書法上的權威。既是毛澤東指揮紅軍作戰,激勵士氣的用語,也是後來書畫界「毛體字」的字帖典範。

上海市長楊雄8月17日在「興國賓館」會見了柯文哲翌日,雙城論壇的舉辦地點則是選擇了「瑞金賓館」。賓館以「興國」、「瑞金」為名,不是偶然。這兩個地方皆是江西省客家人聚居地,也是中共的老巢。

長征期間的主力師多是從興國出發的,中共建國後點數名將出身,光是興國一地就出了56名開國將軍,「將軍縣」美名自此傳出。毛澤東稱譽興國人做的是「第一等工作」。

瑞金更不在話下,此地曾為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之所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一個鄉鎮包容了蘇維埃政權,部會辦公室、中央銀行、印鈔廠……所有政府機構應有盡有。革命期間,有「北京南京不如瑞京,美國英國不如興國」之口號。

2011年,習近平專程到瑞金參加「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八十周年」紀念活動,特別提到:瑞金的蘇維埃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培養了一大批領導骨幹和組織、管理人才。」

也因此,要說瑞金和興國是中共政權的搖籃,當不為過。根據柯文哲自述,他此前已經走訪過延安和西柏坡。陝北的延安乃中共長征以迄取得政權之間最關鍵的根據地,河北的西柏坡則曾經是解放軍總部。

 2014年台北市長選戰期間,柯文哲曾經頒下「兩個務必」的軍令狀,戒驕戒躁,他引用的就是毛澤東在西柏坡的講話:「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西柏坡紀念館前面的當時中共核心領導塑像-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任弼時(Fanghong /維基百科)
西柏坡紀念館前面的當時中共核心領導塑像-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任弼時(Fanghong /維基百科)

柯P或許不知道,「兩個務必」也是當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3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講話上念茲在茲的,他指出,唯其牢記「兩個務必」,才能夠「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從習近平的談話,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在中國,對於革命的記憶、回溯與運用,其實是政權正當性的重要來源。也因此,要了解當代的中國,絕不能忽略共產黨革命的歷史章節。

以「維持現狀」做為台灣共識

柯文哲對「紅色中國」的獨特興趣,也讓他在面對兩岸議題時,更為自在、從容,跳脫台灣內部一般政治人物既自大又自我設限的狹隘格局。

譬如,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早在2012年參選時,以《十年政綱》做為政見總藍圖,其中眾所矚目的國家安全戰略篇與兩岸經貿篇,她否定「九二共識」,主張「台灣共識」。就在蔡英文公布其兩岸政策的同一天,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適巧同時發表新書《常識》,同樣提出「台灣共識」的說法。

當時,我就在一篇文字中指出:「綜觀兩人有關『台灣共識』的主張,雖不盡相同,卻大致上都指向對現狀的認定,對台灣本土的認同。簡而言之,『維護現狀』就是台灣內部最大的共識。」

果然,蔡英文此次捲土重來,以「維持現狀」做為兩岸政策主軸。對她而言,勝券在握,這是最安全的「台灣共識」。不過。不管是蔡英文或施明德的「台灣共識」,要處理的無非就是台灣社會內部所謂「認同」(identity) 的問題。什麼樣的認同呢?他們所著重的都是台灣內部自我認知的調和以及意志和意見的一致化 (consensus),這樣的認同建構,缺乏「他者」的概念,即使有「共識」,恐怕也是偏狹的、關門的共識。

了解,也就是人的自我解脫與釋放

在哲學意涵上,人的一生,基本上都建構在「認同」與「認知」的需求之上。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合,只有透過「他者」,個人才能充分認知自我,才能學會如何去完成自我。個體和社會都建構在個別主體之間所維繫的關係之上,要了解個體的行為,首先就要先了解這些主體之間的關係。有了「他者」,也許讓很多事情變得複雜、變得困難;但是,如果沒有「他者」,生存本身可能就喪失其價值。法國哲學家沙特有進一步的說法。他說,如果「他者」讓我們感到害怕,那是因為,在我們自我認知的過程中,「他者」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種頑強的、不可化約的存在。「他者」的眼光,迫使我們必須體認其存在。「他者」的眼光,把每一個人都變成一個被注視的「客體」,同時也成為個人生命中無所不在的「審判者」。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上海、柯文哲。(台北市政府提供)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上海、柯文哲。(台北市政府提供)

據此來看兩岸關係,對台灣而言,中國大陸也許就是一個讓我們感到害怕的「他者」,已經是頑強的、不可化約的存在。但是,若是要誠實面對兩岸問題,就必須正視這個「他者」的存在,而不是關起門來「維持現狀」,營造自我感覺良好的「台灣共識」。

這樣的認知,也許讓事情變得複雜艱困,但是,也只有透過「他者」,我們才有機會充分認知自我,學會如何完成自我。這是一種「靈魂追尋」的過程,也許艱辛,但是深刻。

柯文哲說他是以「簡單心靈」面對複雜的兩岸議題,說是簡單,卻自有其深刻之處。在柯文哲口中,「了解、尊重、學習」是反覆出現的字眼。這顯現的,其實很單純的,就是對「他者」的好奇。而且他還不是像一般政客,話語只停留在口頭上。他說了,也的確就這樣做了;說要了解,也的確就放在心上了。柯文哲對「紅色中國」的用心,甚至用情,讓他的「簡單心靈」超越了當前台灣任何政客的格局。

德國語言學家維斯曼(Heinz Wismann)在其著作《於語言之間思考》中提到,「人類的良善,來自於了解的欲望……一旦了解,也就是人的自我解脫與釋放」。柯文哲說他促進兩岸交流的方法就是「增加善意、建立互信」,聽起來雖然像是官話,但是柯文哲在此次在雙城論壇中以簡單心靈所呈現出來的「了解的欲望」,的確已讓我們看到善意與互信的美好基礎。

*作者為INTERCOLL(International Collective Intellectual)亞洲地區召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