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何謂「本土」?何謂「土本」?

2018-11-16 05:20

? 人氣

(4)「生態教育」的銜接者

根據Berkes(1999)、Ford & Martinez(2000)的闡述,「傳統生態知識」乃是代表生成、驗證和解釋大自然訊息的傳統智慧,生態知識除了具備「傳統生態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其巨大潛力也能夠從事生態復育(Martinez, 1994;Kimmerer, 2000)。Ford(2001)建議我們,運用「傳統生態知識」所提供之生態系統的早期預警,發揮監測生態的關鍵作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Nakashima(1990)比較野生動物生物學家所收集的「哈得孫灣絨鴨 」(Hudson Bay Eider)的資訊(阿將伊崮喜瀾、蘇蘅,2017)與「因紐特族」(Inuit)獵人收集的傳統知識。起初,「因紐特」族人的知識被當作是不可靠的「愛斯基摩報告」(Eskimo reports)。然而,經過跟「因紐特族」的獵人訪談後,發現他們的傳統知識遠超過野生動物學家的知識,其內容包含物種的生態環境、冬季行為、死亡率和生物數量統計的新訊息。除此之外,有越來越多的文獻證明「傳統生態知識」能夠提供準確可靠的物種訊息,包括漁業(Berkes, 1977)、馴鹿年紀結構(Mander, 1991)、森林真菌(Richards, 1997)和食用植物(Anderson, 1996;Turner et al., 2000)等。

因此,我很無奈並勉強地、順應時勢作歸納,所謂的「本土」者,乃以這片土地為基地,可任意經由自己的口水到處移動,可能也將這塊土地所延伸的一點點的附近土地當成自己的,並對「侵犯」主權者罵無赦﹔反觀「土本」者之意,乃為「以這塊土地當老本吃」,無論土石流或山崩地裂,依然「笨笨地」固守在地、「辛苦地」傳承文物和「傻傻地」承襲意識形態,即使遇到有人建議我們要搬到哥倫比亞,依然不為所動,直到老死,而默默地沉入所屬傳統領域的泥土裡....

*作者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應用科技研究所 博士候選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