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專文:文不過祭酒宦不過侍郎,但絕仕進之想

2018-11-04 05:50

? 人氣

作者表示,臺灣深受閩南文化濡染,傳統宗教氣氛濃厚,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幾乎全不受現代化進程斲傷。 (圖/Pexels)

作者表示,臺灣深受閩南文化濡染,傳統宗教氣氛濃厚,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幾乎全不受現代化進程斲傷。 (圖/Pexels)

我出生、成長於臺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祖籍江西吉安。當地文風及祖上的事,均無所知,只能由父親那裡聽受而來。謂是遠祖龔遂嘗守渤海,治績甚好,被寫進了《漢書.循吏傳》。我們這一支則是愈公所傳。愈公於唐代任金紫光祿大夫、大傅上柱國越國公,所以我們總祠彞倫堂(建於明正德年間,寬五十六米,軒敞弘闊)前面的牌坊,榜書大字曰:「上柱國第」。

到宋朝天禧年間,鍹公遷居金陵。傳十四世官德公任鳳陽指揮,遂由鳳陽遷江西吉安南街。其四世理公於明代又徙吉安值夏永樂村開基。村有永樂寺,故名。始建於天寶六年,永樂九年重建。該地有許多都是由北方遷來的,如旁邊渼陂村即自西安來,杜甫《秋興》之八:「昆吾禦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即指其地。遷來後仍名渼陂,據說祠堂跟我們村用的是同一張圖紙,故格局建式相近(南遷宗族仍用舊地名是很常見的現象,如劉勰他們家由山東莒縣東莞遷到京口。《梁書》就仍說他是東莞莒人,其實當時東莞只是僑設之地,非山東原址)。

至今我族前後八房。前三房是三畏堂傳的崇雅堂、懷德堂、五聚堂。後五房是徽猷堂傳的天恩堂、六和堂、思親堂、聚和堂、作述堂。懷德堂下則因人多,分為四支:景公、聘公、餘慶、貽德,各有祠堂。祠堂大大小小近二十座。我即屬於貽德堂。

吉安在宋元明清時期,文風鼎盛,是出歐陽修、文天祥的地方,邦人頗以此自勵,自許為「文章節義之鄉」。書院以白鷺洲最著名,建於南宋淳祐元年,與廬山的白鹿洞、鉛山的鵝湖、南昌的豫章齊名。祀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朱熹六賢,乃程朱學脈。詩風則尤勝,江西最早的地域性集子,就是元代廬陵鳳林書院編的《名儒草堂詩餘》,在全國是領先的。至明朝,王陽明曾任廬陵知縣,

其學問主要也在吉安這一帶發展,稱為「江右王學」。當時我鄉青原山講會之盛,震動天下。山乃禪宗七祖青原行思的道場。禪門五家,曹洞、雲門、法眼皆出於此。潙仰、臨濟雖出於南嶽懷讓,而其實也在吉安宜春這一帶發展起來,故為天下禪門宗源。陽明也在此建有書院(二○○八年我回鄉勘址,倡議重建,現已竣工)。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晚年出家為僧,稱藥地大師,亦住在這裡。

「儒家哲學的典範重構與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圖片來源:東吳大學)
「儒家哲學的典範重構與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圖片來源:東吳大學)

儒家佛家的流風餘沫,到父親他們這一輩遺存不輟。宗族自辦的書塾,大小祠堂裡都有。總祠邊還有一座元升書院,後有一惜字亭。清末廢除科舉以後,原先的秀才舉人優貢拔貢雖無緣仕進,仍以教書為事,深受族人尊敬。祠祭燕享,都要先禮請這些「斯文前輩」。排序不尊尊、不親親,而重文重教。族中若有糾紛,也以斯文先生的意見為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