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科幻大成真》選摘(下): 科幻小說電影情節出現生活中

2015-06-24 04:30

? 人氣

科技快速進步,許多科幻小說電影情節逐一出現在生活中,圖為電影阿凡達劇照。(取自網路0

科技快速進步,許多科幻小說電影情節逐一出現在生活中,圖為電影阿凡達劇照。(取自網路0

未來

短程來說,在世界各地實驗室發生的這些傑出進展,能減緩癱瘓者和其他殘障人士的痛苦。運用心智的力量,這些患者能和心愛的人溝通,控制自己的輪椅和床鋪,藉由心智控制機器肢體走路、控制家電,過著比較平常的生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如果時間拉長,這些進展對於全世界的經濟會有深遠影響,也會影響日常生活。到了本世紀中期,心智直接與腦互動可能變得司空見慣。因為電腦產業產值非常高,可以一夜之間讓年輕人致富、成立公司。腦機介面的進步,會翻轉華爾街,也會翻轉你的客廳。

我們現在與電腦溝通的方式(滑鼠、鍵盤、筆電)會慢慢消失。在未來,我們只要從心裡面下指令,想做的事情就會默默的由周遭隱藏的微晶片接收。當我們坐在辦公室、在公園散步、逛街或放鬆時,我們的心智能和許多隱藏的晶片互動,讓我們維持收支平衡、訂電影票或預定旅館房間。

藝術家也能利用這項科技。如果他們能把心中的藝術創作視覺化,這些影像能經由EEG感測器在全像螢幕上,以立體的方式呈現。由於心中的影像不會同原始物體那般精確,藝術家可以修改立體影像,想像下次表現的方式。這樣的過程經過幾次之後,藝術家最後能用3D印表機把成品打造出來。

工程師也能利用類似的方式打造橋樑、隧道和機場的縮小模型,整個過程只需要運用想像力。用想的也能很快修改藍圖。電腦中的機械零件可以很快用3D列印方式製造出來。

不過,有些人認為這樣的心電能力有一個很大限制:缺少能量。在電影中,超能力者用想的就能移山倒海。在電影《戰警:最後戰役》,最後大魔頭萬磁王手指點一下,就能移動金門大橋,但事實上人類平均只能輸出五分之一馬力,這比我們在漫畫上看到的超能力要差很多。因此,這些心電超能力者的過人力量只是空想而已。

能量的確是個問題,不過只要讓心智連接能量來源,取得高於本身數百萬倍的能量,問題就解決了,你就可能擁有接近神的力量。在《星艦迷航記》的某一集,船員抵達一個遙遠的星球,遇見一個自稱是太陽神阿波羅的生物,這個像神一般的生物展現各種神奇力量,讓船員震撼不已。他還宣稱很久前曾經到過地球,接受地球人的崇拜。不過船員不相信有神,認為這是騙局,後來他們發現這個「神」用心智控制一個隱藏的能量來源,用來表演所有神奇的技術。後來這個能量來源被摧毀了,這個「神」也就玩完了。

不過到了未來,我們可能用心智控制能量來源,讓我們看起來有超能力。例如建築工人可以用心電控制電源,讓巨大的機械啟動。這樣工人就可能只用心智力量建造複雜的建築與房舍。所有吃重的工作都由其他動力來完成,這時的建築工人比較像是指揮家,能協調各種巨大起重機和強力推土機,當然只用想的就可以了。

科學正在用不同的方式追上科幻小說。《星際大戰》系列故事中,文明散播到整個銀河系。這時銀河系的和平是由絕地武士維持,他們是一群經過嚴格訓練的戰士,能使用「原力」讀心並控制光劍。

然而我們並不需要殖民整個銀河系之後才考慮原力。原力的一些功用已經成真,我們現在能利用腦皮質電圖(ECOG)電極和EEG頭盔研究其他人的思想。只要我們學會操控心智的力量來源,絕地武士的心電感應能力也有可能實現。例如絕地武士能運用原力隔空拿取光劍,但是我們運用磁力也一樣可以完成相同神技,MRI機器的磁場能把鐵鎚射過房間。如果你用心智啟動力量的來源,運用現代科技,你也可以隔空抓到房間另一端的光劍。

神的力量

心電感應通常是屬於神或超級英雄的能力。在賣座的好萊塢電影中,那些超級英雄裡最厲害的角色可能是鳳凰女(Phoenix),她能用心電感應移動物體。身為X戰警的一員,她能舉起沉重的機械、遏止洪水,或是拉起噴射機。(不過最後她被自己力量的黑暗面吞噬。她在宇宙中橫衝直撞,能毀滅整個恆星系和恆星。她的力量太大、無法控制,導致她自我毀滅。)不過在駕馭心電感應能力上,科學之力能達到什麼程度呢?

在未來,即使有外在的力量來源能增幅你的念頭,也不太可能讓人用心電感應的力量移動鉛筆或馬克杯之類簡單的東西。就如我們之前討論過的,宇宙中只有四種基本力,除非有外在的力量來源,否則沒有一種力能移動物體(磁力很接近了,不過磁力只能移動磁性物質。用塑膠、水或木材製作的東西,能輕易穿過磁場)。幾乎每個魔術師都會的凌空漂浮把戲,科學是辦不到的。

因此就算是有外在的力量來源,運用心電感應的人也不太可能隨意移動周遭的物體。不過有個技術算是接近了:改變物體的形狀。

這種技術稱為「可程式化材料」(programmable matter),目前是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大力研究的主題。可程式化材料背後的概念是利用「電子黏土」(catom,由「claytronic atom」_______構成,意思是「黏土電子原子」)打造物體。電子黏土是用顯微鏡才看得到的電腦晶片,每個電子黏土都能經由無線電控制,我們可以用程式改變電子黏土表面的電荷,因此一個電子黏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其他的電子黏土相連。舉例來說,用程式設定一群電子黏土的電荷,他們可以結合形成一支行動電話,按個按鈕改變程式,這些電子黏土就會重新組合成另一個物體,譬如筆電。

我在匹茲堡的卡內基美隆大學看過這種技術表演,大學裡的科學家已經能製造針尖那麼小的晶片。為了見證這些電子黏土,我穿上特殊的白色制服、塑膠長靴,並且戴上帽子才能進入無塵室,這些措施是為了讓最小的灰塵都進不到房間。我透過顯微鏡看到每個電子黏土都有複雜精密的迴路,研究人員藉此能以無線電控制電子黏土表面的電荷。我們現在可以寫軟體程式,將來也可以寫硬體程式。

接下來就要看這些電子黏土是否能組合成有用的物體,並且看它們能不能隨我們的心意改變成其他形狀。或許到了本世紀中期,我們才能見到可程式化材料的原型,這是因為要為數十億個電子黏土建立程式,必須打造特殊的電腦,才能統合協調每個電子黏土上的電荷。可能到本世紀末,才能用心智控制電腦,然後我們才能改變物體的形狀。我們可能不需要記住一個物體的形狀和構成的方式,只需要在心中對電腦下指令,就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最後,我們可能會有各種能程式化構成的物體目錄,其中包括各種家具、器具、電器。只要用心電能力控制電腦,電腦就可能變換物體的形狀。只要用想的,就可以重新裝潢客廳、改變廚房設計,還有購買耶誕禮物。

*本文選自《2050科幻大成真》(時報出版)

科幻大成真書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