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圖「不戰而勝」!《經濟學人》:台灣新總統面臨灰色地帶侵略加劇

2024-05-19 17:10

? 人氣

2023年4月21日,菲律賓海警使用雙筒望遠鏡監視出現在中業島附近的中國海上民兵。(美聯社)

2023年4月21日,菲律賓海警使用雙筒望遠鏡監視出現在中業島附近的中國海上民兵。(美聯社)

英國《經濟學人》16日指出,賴清德520總統就職之際,中國灰色地帶行動加劇,台灣面臨強勢逼近的壓力,邊界正逐漸收窄。此刻,台海更可能發生的危機是──灰色地帶行動導致局勢失控升級。所謂的灰色地帶侵略行為包括:動員海警和民兵佔領主權存議的區域、秘密行動和網路攻擊、散布造假資訊和進行政治滲透等。而對此,被侵略方幾乎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夠應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專家指出,灰色地帶侵略之所以很難遏制,是因為這些行動並不足以引發真正的軍事反應。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布羅(Elisabeth Braw)表示:「這造成了防守方的困境。如果對小事作出反應,可能會被認為反應過度。」

一位台灣高級官員回道:「我們不會挑釁中方,但如果受到挑釁,我們會堅決回應。」。然而事實上,台灣能做的事情確實很少,除了攔截入侵者並警告他們離開之外,台灣不會開火。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指出:「灰色地帶的侵略行為的目標是讓你的政府看起來無能、愚蠢且反應遲鈍,讓決策變得困難。」

20240514-總統當選人賴清德14日邀請民進黨籍立委餐敍。(柯承惠攝)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520總統就職之際,中國灰色地帶行動加劇,台灣面臨強勢逼近的壓力,邊界正逐漸收窄。(柯承惠攝)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台灣政策倡議(Taiwan Policy Initiative)主任郭泓均(Raymond Kuo)表示,中國的企圖在於施加足夠的力量來支配周邊國家,同時避免引起美國的實際介入。此外,灰色地帶行為使鄰國在面對真正攻擊時的反應時間更少。例如,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舉行的軍事演習可能轉變成突襲。

最終,中國的理想狀況是「不戰而勝」。《經濟學人》發現金門一位船主雖然不喜歡中國人在台灣海域捕魚和挖沙,但目睹過砲戰歷史的他,已沒有為維護國家民主而戰的熱情。他斷言:「如果台灣士兵離開金門,就不會有戰爭。」當被追問,那萬一中國控制了金門呢?他說:「我們會更富有,沒有人敢惹我們。」《經濟學人》擔憂,這些模糊態度恐怕為中國帶來了可乘之機。

日本、台灣、菲律賓面臨灰色地帶威脅

美國正密切關注中國在印太地區第一島鏈「溫水煮青蛙」。美方官員表示,自從2023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以來,中國戰機對美國偵察機進行的「危險又具脅迫性的」空中攔截行為已有所減少。然而,對鄰近國家的騷擾卻在加劇。

第一島鏈正承受最大壓力的是台灣。中國戰機頻繁飛越台海中線,這標誌著雙方多年來謹守的默契已被打破。此前,雙方一直以台海中線為界,但隨著兩岸關係惡化,中國外交部在2020年首度公開稱「根本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自從裴洛西2022年8月訪台後,大批共機穿越海峽中線,進一步加劇了局勢緊張。

此外,中國已宣布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道,而是中國水道。今年2月,金門快艇翻覆事件後,中國海警局宣布在金門、馬祖附近海域展開執法巡查,並將巡查活動擴展至我國禁限制水域。這些行動顯示了中共的灰色地帶行動騷擾。

2024年2月14日,我方海巡船在金門海域檢查一艘在追捕過程中傾覆的船隻。(美聯社)
2024年2月14日,我方海巡船在金門海域檢查一艘在追捕過程中傾覆的船隻。(美聯社)

中國可能會將這些行動升級成混合戰。例如,它可能會奪取金門離島,或者對開往台灣的船隻進行檢查,甚至實行全面空中或海上封鎖。這些行為都屬於戰爭行為,但尚未達到全面入侵的程度。

郭育仁曾模擬過類似情景;首先,中國切斷了海底電纜,切斷了金門與外界的通信。隨後,中國通知金門當地指揮官,他們有72小時的時間可以安全地撤離他們的部隊。然後,抗議活動爆發,金門居民圍攻軍事基地要求撤離。郭育仁指出:「如此一來遊戲就結束了,我們的士兵不會對自己的人民開槍。」去年2月,金門當地跨黨派議員組成的小組簽署了一份陳情書,呼籲金門永久非軍事化。

除了台灣,中國對日本和菲律賓也展開了類似的行動。據日本外務省資料顯示,去年是迄今為止最緊張的一年,中國船隻幾乎每天都進入日本水域,352天內有1287艘船隻侵入。而中菲衝突尤其激化。中國船隻多次阻撓菲律賓船隻接近南海主權存議的島礁。例如,4月30日,在民主礁(中國稱「黃岩島」)附近,一支中國船隊包圍並用水炮攻擊菲律賓海警船和供給船。

2024年3月24日,中國海警用強力水柱阻撓菲律賓艦艇向仁愛暗沙提供補給。(AP)
2024年3月24日,中國海警用強力水柱阻撓菲律賓艦艇向仁愛暗沙提供補給。(AP)

日本、菲律賓與美國加強聯盟,台灣在合作上缺席

《經濟學人》指出,灰色地帶戰術對中國也存在風險。這些行為可能導致印太地區出現意外衝突。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霸凌行為將促使對手尋求反制措施,並與美國及其盟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美國官員認為,無論中國藉灰色地帶行動取得多少成果,它在戰略上都已經失敗:日本、台灣、菲律賓對中國的看法逐漸惡化,也都在加緊改革其軍事力量。

美國正在加強與區域盟友之間的合作。在4月11日舉行的美菲日三方峰會上,共同譴責了中國在仁愛暗沙的「危險和破壞性」行為。在4月的美菲軍事演習中,美國陸軍首次將新型飛彈發射裝置「堤豐」(Typhon,又譯「泰風」)部署在第一島鏈。該飛彈的射程不僅覆蓋了台灣海峽和呂宋海峽,甚至包括了中國沿岸城市和南海多個解放軍基地。此次部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菲律賓的海上防禦能力,加強美菲聯盟內部的協調和戰備狀態,同時為陸戰隊和海軍等其他軍種提供火力支援。

在美國與第一島鏈國家之間的彼此合作當中,台灣缺席了。日本和菲律賓既沒有與台灣建立正式邦交,也幾乎未與台灣軍隊接觸。據報導,美國正在悄悄協助培訓台灣部隊,上個月更與台灣進行了未公開的海軍演習。但是,要發展聯合作戰能力仍需要幾年的時間。

2024年4月11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白宮出席美日菲峰會。(美聯社,由左至右)
2024年4月11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白宮出席美日菲峰會。(美聯社,由左至右)

美國或需增加對台支援以因應局勢升級

英國地緣政治分析家考伯垂(James Crabtree)認為,台灣需要擁有兩支不同的武裝部隊來應對不同的挑戰:一支是常規部隊,擁有高端武器,主要應對灰色地帶的挑戰;另一支是不對稱作戰部隊,擁有較小型的武器和反艦防禦裝備,用於抵禦入侵。然而,考伯垂也指出,台灣缺乏足夠的資源同時擁有這兩種部隊。

美國的「戰略模糊」也增加了台灣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為美國並未正式承諾保護台灣,也不會直接介入中國在台海的灰色地帶騷擾,部分原因是為避免卷入該地區的領土爭端。

但如果局勢升級,美國可能需要採取更多行動來應對。其中一個選擇是增強韌性,通過公開揭露中國的脅迫行為或防禦網絡攻擊來實現。美國還可以整合軍事數據系統、增加彈藥的聯合生產以及針對中國封鎖行動進行演練。同時,美國可以派遣海岸警衛隊與盟友進行更多聯合巡邏,或者根據中國的壓力增加對台灣的軍事援助。

國防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俊毅建議,應避免以牙還牙的方式應對,而應該在其他領域加強對台灣的支持,例如積極推動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此外,他建議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的海警隊加強合作,以「給中國帶來驚喜」。然而,許多這類措施需要美國公開支持台灣。目前美國一直抵制這種做法,但未來可能因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而被迫改變立場。

2024年5月8日,美軍第七艦隊臉書貼出海西號在台海巡弋的照片。(美軍官網)
2024年5月8日,美軍第七艦隊臉書貼出海西號在台海巡弋的照片。(美軍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