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社會住宅」與「經濟適用住房」計畫,真能解決「無家可歸」問題嗎?

2024-05-13 09:10

? 人氣

「住宅優先」計劃無條件地幫助無家者找到住所,因為該計劃的出發點是:擁有自己的住所是一項權利。蒙喬親眼目睹了露宿街頭對人們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的一位客戶曾告訴我,流落街頭就像在打仗。她告訴德國之聲,「每天你都處於戰鬥或求生狀態。人們完全沒有保護,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沒有私人空間,沒有可以親密接觸的房間--你的一切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滿足。這對你的心理造成了影響。你的大腦實際上會進行自我重建,以應對這種情況。」

經濟適用房匱乏

為無家可歸者提供幫助的新教教會慈善機構Diakonie的發言人舍費爾(Lars Schäfer)說,政府的行動計劃是慈善機構呼籲已久的事情。「政治家們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是一件好事。」他告訴德國之聲,「這意味著我們可以不斷提醒政府它制定了哪些目標。」

但他也表示,該計劃的31點內容不過是「政府早前已經同意的措施的集合加上一些新的措施,既不涉及法律上的重大修改,也不需要花費資金--而這兩點正是最重要的槓桿。」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聯邦政府承諾在2022年至2027年期間向聯邦各州提供181.5億歐元用於建設社會住宅。人們急需租金可控的公寓,這筆資金早在兩年前就已宣布——政府去年被迫承認,2022年只提供了22545套新單元,遠遠落後於每年10萬套的目標。

蒙喬說:「這讓我想到:當然,你可以把這些寫進去,但這無濟於事,因為最終所做的一切並不會導致無家可歸者人數的下降。」

新的計劃有用嗎?

舍費爾認為,政府可以採取一些具體措施,但「行動計劃」卻對此避而不談。例如,如果地方政府在新的社會住宅中為無家可歸者設定配額,就可以減少房東的偏見。同樣,聯邦政府也可以規定,交給各州用於建設社會住宅的資金中,按照一定比例用於安置無家者。

蒙喬說,這不僅僅是花更多錢的問題,而是要更好地分配資金。「錢已經用了,對於標準極低的緊急庇護所來說,花費非常驚人。」她說,「在柏林的緊急庇護所,一個人月均日常花費高達1000歐元。在柏林的任何公寓都不應該花這麼多錢。這還不包括支持服務的費用,什麼都不包括。」

目前,慈善機構表示,德國住宅市場的狀況已經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許多人都被困在大型庇護所裡,一住就是好幾年。政府的新計劃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對活動人士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意向聲明而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