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恆君觀點:「馬習二會」與中國民主之漸進轉型

2024-04-21 07:10

? 人氣

2024年4月10日,我國前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進行馬習二會。(AP)

2024年4月10日,我國前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進行馬習二會。(AP)

從「馬習二會」舉行模式與現場氣氛來看,北京並未從政治意涵對臺灣進行刻意矮化,反而與民間論調一致,展示出較爲真誠的溫暖意境。

「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繼1月臺灣大選之時就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的論斷,兩岸傳統清明節(亦是西方復活節)期間,臺灣前總統馬英九先生再度率領青年學子「登陸」,並於大陸本土促成距新加坡首會(2015)已近十年的「馬習二會」。

究其種種細節性訊息,或暗藏促成中國大陸未來逐步民主轉型之契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九二共識」與情感型的「暖心」格局

從「馬習二會」的舉行模式與現場氣氛來看,北京並未從政治意涵對臺灣進行刻意矮化,反而與民間論調一致,展示出較爲真誠的溫暖意境。

嚴格說來,無論是在中國大陸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制之下,還是在臺灣目前仍然正式隸屬的中華民國體制之下,臺灣的正式定位仍爲一個省級區域。而在接待細節方面一向極其嚴苛、不允許出錯,並以此向社會傳遞「政治正確」的大陸官方,卻從人事到地點均極其所能地進行了盛情接待。這一反慣有的對臺整體的戒備打壓,氣氛也難得地擺脫了官僚僵化。

與新加坡舉行的「馬習首會」相比,馬英九雖已卸去所有職務,迴歸一介平民,但「馬習二會」卻在一向接待各國元首的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並且,除卻習近平本人之外,分管黨務與對臺事務的政治局常委蔡奇與王滬寧均亦在場。此種「核心圈」的見面方式,加以習馬二人久別重逢般的溫情寒暄與友好自然的肢體語言,真實地流露出習近平對馬英九以及臺灣事務基於「自家人」的真情實感。

而此種真情流露,通常僅見於習近平秉持其一向的「農民情節」,走訪農家田頭,或掀起其鍋蓋、或檢視其莊稼、或與底層農民親自交談之時。對於德國觀察者而言,一個極好的對比例子是:當德國總理蕭茲2022年底打破西方封鎖,頂著巨大輿論壓力獨自前往中國時,習近平亦僅以一句「來了?」淡然應對。

考察習近平講話,其並未刻意強調統一,而重點強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馬英九有意無意的「中華民國」之口誤(後亦改爲「中華民族」),可視爲雙方對「九二共識」的相向而行,以及彼此之間的尊重默契。雖然雙方頗多論及的「文化」、「族羣」等概念常與地理、血緣等本原性自然要素有關,但與冰冷的意識形態相比,並結合歷史上的對臺宣言,此次中共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溫情與人性化。

當習近平在棘手的領土爭議中罕見地流露出真情實感與耐心,這可視爲其擱置身後部分異議(中國民間贊成武統的論調一直存在)、傾向於人性化地解決兩岸紛爭的開端。正如馬英九先生在回到臺灣桃園機場的簡短講話中,亦呼籲兩岸人民超越意識形態及政治制度之羈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