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花蓮大地震,天王星是「軟腳蝦」?

2024-04-06 06:10

? 人氣

20240403-0403花蓮強震,天王星大樓傾倒狀況。(顏麟宇攝)

20240403-0403花蓮強震,天王星大樓傾倒狀況。(顏麟宇攝)

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級地震,花蓮天王星大樓倒塌傾斜嚴重,不幸有1人罹難,檢察官於4/4日到現場監督土木技師及工程人員對該大樓混凝土外牆的「鑽心取樣」,蒐集證物偵查程序,追查有無人為疏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天王星大樓為地上9層地下一層的老舊鋼筋混凝土建築,係於1986年取得使用執照,共有79戶居住,以套房為主。2018年花蓮0206地震發生時該大樓曾因牆壁、地磚等問題發生震損,後經結構技師勘查後貼上「黃單」管制,再經修繕後解除「黃單」後恢復使用,不料這次地震仍被震倒。

為防止天王星大樓崩塌,只好用「消波塊」及砂石將其頂住,聽說這次倒塌的「天王星大樓」之地上一樓為書店,被懷疑地下室是否有酒吧?尚待查證。爭點:不知室內裝修時是否有打掉柱樑而傷及結構安全? 截至4/4日晚上,天王星大樓已經傾斜6.5公分,只差1.5公分就會倒塌,故於4/5日上午9:30分開始拆除。

認為這次天王星大樓的倒塌模式與2018年2月6日花蓮大地震「雲門翠堤大樓」倒塌模式很類似?兩棟建築物都是位在街道轉角處,而且建築物外殼也是玻璃帷幕牆。兩棟的破壞模式都是「軟腳蝦」效應?

筆者認為,花蓮地震頻生,高層建築設計於結構系統上應避免造成「軟腳蝦結構」,例如2016年2月6日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故案(死亡115人),該大樓在1993年申請建造時,1樓A到D棟都有牆面,來平均分割為店鋪;但1994年卻提出變更設計,把5戶打通成1戶。就是為了更多的使用空間需求,導致一樓的牆壁或是柱體減少,地震時發生「頭重腳輕」?力學傳遞不均勻,發生高層建築物斷腳(柱子)導致樓層下陷、建築物倒塌。

20240404-0403花蓮強震,天王星大樓傾倒狀況。(顏麟宇攝)
花蓮強震,天王星大樓傾倒狀況。(顏麟宇攝)

值得檢討,我國建築管理制度是以建築師為主,建築規劃設計首先要配合業主的空間使用功能及外觀等機能需求,而結構框架配置、結構力學計算難謂是建築設計優先考慮問題?如此一來,似乎會造成「軟腳厝」建築容易通過過建造執照審核(實質審查為當地建築師公會,形式審查為縣政府建管單位);這種制度有待檢討?

面對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多棟房屋全倒或半倒事故,主要原因不外乎建築結構設計不當、偷工減料、更改隔間牆等損害結構安全及鄰近米侖斷層等種種因素;應依個案進一步釐清!

痛定思痛之餘,除了建築設計及工地施工等技術規範須檢討修改外,制度面的檢討也很重要。筆者建議:

1.申請室內裝修許可時,未經結構分析,不可拆除隔間磚牆或樑柱。

2.建議政府修改「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相關辦法提供更多誘因;規定住戶可透過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討論,辦理危險老舊高樓進行「結構補強」。

3.天王星大樓屋齡雖已38年,但交易仍然熱絡,今年2月還有人以160萬買一戶套房,但不到2個月該建物就倒塌。建議未來的中古屋交易制度中,獎勵賣方提供建築物「耐震安全檢查報告」標章,才能保障消費者的「建築物安全知情權」。

*作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名譽教授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兼任教授,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博士、中正大學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