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還有誰沒被黃國昌咆哮過的?

2024-04-04 06:50

? 人氣

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近來再度受到綠營攻擊,但攻擊點不在他的問政內容,而在於他的「咆哮」風格。(蔡親傑攝)

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近來再度受到綠營攻擊,但攻擊點不在他的問政內容,而在於他的「咆哮」風格。(蔡親傑攝)

綠營對悲情的記憶太深,即使已經全面執政8年後的今天,民進黨還常常以受害者自居,最近的一個案例是,民進黨立委奔相走告自己成為被黃國昌「怒斥」、咆哮的「受害者」;前一個綠委自認受害事件,則是總質詢時間不在場卻抱怨質詢權被沒收;立法院正是政黨的櫥窗,綠委這樣的「巨嬰」表現,民進黨想要在國會培養出下一個準總統賴清德,恐怕是難如登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的「咆哮事件」很像小學生告狀,緣起是兩位女性綠委在直播時抱怨,黃國昌不只常對官員咆哮,對女性也是如此,其中一位指控,她委員會排隊時「不小心」插隊遭到黃國昌怒吼,這樣的直播內容成為媒體報導的新聞,台灣媒體素質可見一斑,沒想到後續還有人效尤,不具名向媒體爆料,她也曾因為不小心插隊而被黃國昌怒斥。

綠委自承「插隊」已經低於一般公民水準了,立委不以議事為重、在直播炒作這樣無聊的新聞,更是浪費納稅人的錢跟時間,悲哀的是,這兩位綠委也因此有較高的聲量,民進黨打算以蹭或黑的方式來贏得聲量嗎?這種事難以證實,但是民進黨性平會一則「春天後母面」臉書貼文暗諷黃國昌平常常不假辭色的咆哮,剛好證明,即使經過大選失去過半國會席次的教訓,挑動仇恨值仍是民進黨最熟悉的操作模式。

據傳,最近非常困擾民進黨的是綠委聲量不如藍白立委,賴清德甚至要求黨發言人吳崢要定時開直播,但效果(聲量)不如藍白陣營,不然就如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形容的「停留在同溫層」。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民進黨是執政黨,社群平台過去就是在野黨的利器,就如民進黨在野時在臉書建立起來的強大動員能量一樣,在野的藍白立委透過YT取得可觀的聲量,本來就是正常現象。

然而,更核心的問題是綠委的角色問題,第一、聲量何時成為評價立委的標準?這個不只民進黨如此,國民黨亦然,這無疑是個不妥且扭曲的指標,第二,即使聲量真的很重要,難道只能靠仇恨值或瑣碎的問題來拉抬聲量,這是民進黨的專屬問題,其實,民進黨連拉仇恨值都無法搏取聲量,影音社群平台比文字類社群不同的是,文字類的「Threads」或「X」可以迷因行銷,成為同溫層中的哨音,在自己人中取暖,但影音形的社群平台,即使是短影音,也要提出論點,但民進黨近來似乎總是敗在論點,為什麼?

問政叫好又叫座 林淑芬成民進黨異數

歸根究底,民進黨立委忘記一件很基本的事,他們不只代表政黨,也代表選民,他們總是忙於為黨辯護而疏於重視民意,就以近來一連串爆發的食安問題為例,民進黨立委忙著攻擊在台糖豬肉驗出西布特羅瘦肉精的台中市政府,卻忽視蘇丹紅早就成為閣揆陳建仁口中的「系統性」食安問題、在台灣暗中延燒至少一年,已進入不知多少國民的腸胃;然而,在對自家政府沉默的綠委中,林淑芬是最突出的異類,她質詢時強力質疑衛福部對於蘇丹紅的處理方式,例如,查到蘇丹紅時,只是退關而未當場銷毀,才會演變成一家退關再找另一家進口,蘇丹紅綿延不絕的進入台灣,衛福部後來也承認,這確實是蘇丹紅無法源頭阻絕的原因之一。

林淑芬其實是因為美牛投棄權票,遭民進黨祭出停權處分,上一屆國會有二年無法進入衛環委員會,這一屆停權期滿她才能重進衛環為人民發聲,林淑芬的表現既叫好又叫座,換句話說就是贏得肯定又獲取聲量,即使她自己根本未經營YT或網路聲量 ;然而,像林淑芬這樣的綠委在民進黨中其實是孤鳥,不為高層所喜,表面上是林淑芬的問題,但長期而言卻是民進黨的問題,在黨意和民意的天平間失衡,長期會讓民進黨坐失民心的。

至於黃國昌,他的聲量在立法院即使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但這些聲量並非浪得虛名、而是下苦工研讀調查最後再透過質詢傳達政策的結果,即使是綠委也很少像他這樣用力研讀各部會的施政報告,才有辦法將首長們問到啞口無言,不是只靠嗓門大而已。民進黨若要心要對付黃國昌,至少要能做到跟他一樣認真。

黃國昌最大的錯:時時提醒民進黨背離創黨理想

民進黨心目中聲量高的對手,黃國昌一定是指標人物,但對於黃國昌疾言厲色的批評,民進黨卻只能轉移焦點、無法正面回擊,關鍵在於,黃國昌對民進黨的批評,從國會改革、集會遊行法、吹哨者保護法、敬鵬大火後承諾對消防員的保護,無一不是民進黨自己當年的承諾,另外,他質疑的黨政要員介入綠電牟利到民進黨要員涉嫌介入喬鏡電視,更是無一不違背民進黨創黨以來的清廉、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理想,黃國昌在綠營中仇值特別高,也許是因為他時時刻刻不忘提醒民進黨,他們離當年的理想有多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