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伯芬專文:走過海山礦業最繁榮的年代

2024-03-17 07:10

? 人氣

煤礦關係到戰後臺灣軍事安全與經濟發展。(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煤礦關係到戰後臺灣軍事安全與經濟發展。(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煤礦關係到戰後臺灣軍事安全與經濟發展,舉凡飛機燃油、車輛、船舶與戰備儲煤,到民眾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耗用大量的燃煤,對於煤炭產能與價格的控管成了國民黨政府當務之急。不過,臺灣的煤層深入地底,開採煤礦的成本與風險都很高,市場不穩定,只有透過政府補貼才能持續生產。一九五二年,政府公布《臺灣省煤炭增產管理辦法》,一九五四年又同時公布《解除燃料煤管制辦法》,效仿過去日本軍方統籌分配做法,以「臺灣省煤業調節委員會」(簡稱煤調會)管制收購公營企業機關所需的燃料煤,其餘交由業者自由銷售,由於收購價格過低,引發一波小型礦場的倒閉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五六年公布《煤焦供運暨徵購辦法》,臺灣煤價出現徵購、官商洽購及自由競爭三種不同的煤價機制。徵購、官商洽購的價格皆低於市場行情,大約僅為生產的成本價,只有自由競爭方式礦方可以售予民營企業,取得較高的利潤。此政策引發煤礦業者的反彈,煤調會只好依市況再調整煤價,補貼入不敷出的小型礦業者,之後臺灣煤業生產就在國家扭曲的補貼政策下持續賠錢進行。

李氏家族積極擴張經營之後,持有的礦場面積從最初承購時的六百三十二公頃,到了一九六三年增至近千公頃,利用新型的開採機具持續提高產能。海山煤礦在一九六九至一九七四年迎來生產高峰期,每年產量維持兩萬公噸以上,生產的煤塊屬於一等,水洗炭粉屬於特二等,皆為優質煤。在政府的價格政策保護傘下,海山煤礦有一半交由國家低價徵購或洽購,供應臺電、公賣局等,另外一半透過市場行銷,有助於提高獲利率,平衡政府低價收購的損失。

一九五七年開始,隨著經濟建設計畫展開,鐵路、糖廠、水泥廠與外銷輪船的能源需求攀升,臺煤迎來戰後生產的黃金期,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九年,煤礦每年皆可維持五百萬噸產量,但隨即因為礦源枯竭,產能開始下滑。一九六○年代中期,臺灣能源從水力轉向火力發電;一九六六年起,火力機組裝置容量超過水力發電;一九七六年火力發電達高峰期,占七六.五%。政府對於臺電用燃料油提供價格補貼,但臺煤生產成本早已超過進口原油,煤礦銷量每況愈下,不少中小型礦場爆發欠薪糾紛,甚至倒閉。自一九五五年到一九六七年之間,臺灣的勞資爭議案件中四件即有一件與礦業相關。

在臺灣礦業一片衰退趨勢中,海山煤礦卻逆勢成長。建安主坑地底深度超過五百公尺,除了原來的媽祖坑外,決定再開闢建福第三礦區,稱為「建成礦業所建福坑」(三通坑),一九六五年三月十八日貫通,設儲煤廠、宿舍、臺車道、辦事處。媽祖坑與建福坑交通不便,煤炭皆集中至建安坑洗煤之後,再用貨車運送到板橋火車站銷售。

老礦工一同加入礦坑修復行業,希望能讓過去臺灣礦業的歷史,繼續流傳下去。(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老礦工。(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一九六四年,藉美援的支持,國民黨政府推行礦區基層民生建設,訂定兩年計畫,從生產、教育、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等方面改善礦工生活。從平溪鄉石底礦場開始,推至海山、民德煤礦。隨著工寮、浴場的落成,又陸續興建自來水設備、中山堂集會所、福利社、幼稚園、籃球場、桌球場、網球場、員工餐廳、理髮廳、醫務室,海山成為臺灣優良礦場的典範之一。在硬體建設完成之後,海山公司設家庭副業補習班,教導婦女縫紉、刺繡,建公共飼養的豬舍、魚池,自行養豬、養魚,有專人管理豬舍,豬的排泄物直接充當池中吳郭魚飼料,形成「魚豬共生」的生態體系,一直到現在,媽媽幾乎都不吃吳郭魚,因為她印象中吳郭魚吃的是豬糞。

土城永寧形成一個人口兩千人的大礦村,連同礦工家屬,人口一度達三千多人,其中有八成從事礦業。村內還設立公路局車站,方便員工上、下班,成為土城農村中最熱鬧的小街庄。

媽祖坑口到炭埕之間的龍泉路鋪設上碎石之後,可容小貨車進出,到板橋車站也改為公路運輸。自日治時期山本炭鑛開始,浴場就是礦場的基本設施,新設的媽祖坑有兩間澡堂,一間男性更衣室,男性澡堂較大,可容數十人使用,女性澡堂很小,只能容三、四人。海山改派阿嬤在礦坑澡堂燒水,從炭埕看守工變成湯婆婆,阿嬤每天從篩仔腳(選煤場)用畚箕挑煤炭去澡堂燒水,每天限量三百斤,給出坑的礦工洗澡,這是海山煤礦提供熱水洗澡的開始,之前不論寒暑,礦工都是洗冷水澡。周邊農家小孩把澡堂當作游泳池,經常帶進一身泥巴,再加上礦工身上的煤灰,都沉澱在浴池中,從早到晚都需要有人不斷清洗,而浴室燒水飄送的水蒸氣成為礦村最明顯的地標。

原本依《礦場法》規定,礦工每日工作時間以八小時為限,得延長至十小時,但是獲得工會同意時,可以延至十二小時。由於礦工採取「以件計酬」,休假部分並不適用勞動法規,礦工想做就做,想休就休,工時十分不穩定。後來礦場更打破固定工時制,改輪兩班制,早班從六點半入坑,下午兩點出坑,晚班自第一班出坑之後入坑,晚上八點出坑。隨著勞工流動率提高,礦場又改採三班制,早上六點到中午十二點,下午一點到六點,晚上則從下午四、五點做到十點半。因此,從清晨到午夜,坑內都有礦工進出工作,下工之後就來澡堂泡澡聊天。因為隨時都有人出入澡堂,阿嬤的工時也跟著不斷延長。

礦業極盛的一九七○年代,海山雇工人數一度高達一五二二人,礦場是工人們生死與共的超級大家庭,大家共用一個澡堂。澡堂是礦工每日公共生活的中心,不僅可以洗滌身體,也可以分享生活點滴,凝聚感情。阿嬤到炭埕挑煤燒開水給大家洗澡,每次挑兩畚箕的煤,大約三十至四十公斤,從坑口上坡走到澡堂,每天來回大約七趟,阿嬤氣喘嚴重時會叫舅舅或媽媽來分擔,幫她挑炭燒水、打掃澡堂,經常忙到半夜。二舅那時是小學生,電車間的阿禮伯(周東禮)經常代他加炭送火,要他先回去睡覺,以免第二天上學爬不起來。

那是海山礦業最繁榮的年代,媽祖坑也進入「大增產」時期,為了改善礦工福祉,礦方開始為礦工提供便當。礦場女工一天要做兩百多個便當,阿嬤被調去為礦工準備便當,超大的鐵盒便當盛滿白飯,一塊三層肉加上半顆滷蛋,再加上鹹菜脯,礦工飲食大為改善,阿嬤也將便當剩下的食材帶回家給小孩吃,那陣子家中盤飧跟著增色不少。

隨著礦業發展,原本靜默的農村也繁榮了起來,初一、十五為領薪日,次日訂為公休日,各地攤商雲集坑口,好不熱鬧。由於工作辛苦危險,不少礦工抱持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除了喝酒之外,最常見的休閒是賭博。阿嬤說起當時礦工聚賭的情形:「以前有一个職員,大家一出坑,碗公就捧出來豆仔,有大欉樹,邊仔圍起來紅毛塗(âng-mn̂g-thôo),一板遮大板,大家圍咧,有的徛咧,有的跍咧,叫啊! 輸的人都輸了了,贏的人提了了,大家就……做佮薪水攏輸了了。」(以前有個職員,大家一出坑,碗公就拿出來擲骰子,有一叢大樹,一旁圍起水泥,這麼大,大家圍著,有的站著,有的蹲著,叫啊!輸的人都輸光,贏的人拿光,大家就……做到薪水都賠光了。)在賭博非法的年代,沒想到礦場的賭風竟是礦方管理職員助長的。

一九七四年六月一日,蔣經國先生特地參訪海山煤礦,甚至親自下坑巡視礦工生活,他頭戴安全帽、手穿白手套、脖子圍著白毛巾,坐上臺車與副所長賴克富留影,展現親民的作風。原本海山坑入口的標語只有「安全第一」,後來增加了「增產報國」、「效忠總統」。之後,海山煤礦成為政府官員體恤民間疾苦的巡察重點,有不少大官跟上總統的步伐,爭相巡視。

(春山)WT01057末代女礦工_立體+書腰
《末代女礦工》書封。(春山)

*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春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