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經濟榮景在前,為何斯人皆憔悴?

2024-03-07 06:50

? 人氣

作者認為,眼前正在風光上演的金融與商業資本主義,很快的就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示意圖/取自pexels)

作者認為,眼前正在風光上演的金融與商業資本主義,很快的就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示意圖/取自pexels)

標題中的「斯人」,不是個別自然人或法人,而是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只要您目前還不是「好野人」,也不是醫師、民航機師、和半導體新貴等高薪族群,那麼您就是標題當中的「斯人」,目前應該已經感受到「相對貧窮」的威脅,而眼前正在風光上演的金融與商業資本主義,很快的就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景氣回春,股市大漲,然後呢?

去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下跌到「保一」,但號稱「經濟櫥窗」的股市,卻隨著美國經濟強韌和股市大漲而滿臉紅光,再加上主計總處預測今年景氣將明顯回溫,加權指數最後上漲了26.8%。開年後,美國股市繼續大漲並創下歷史新高,與之連動密切的台灣股市自然跟進,推動上市公司總市值首度突破60兆。

60兆代表什麼?那是去年台灣GDP的2.47倍,換言之,台灣全民總動員打拼一整年所創造的財富,只是相當於千家上市公司股東財富總值的3分之1強!那也代表去年上市公司總市值增加了13兆,換言之,只是一群股民靠著滑手機下達買賣委託,所創造的財富就相當於全民總動員打拼一整年的53%!

但故事還沒結束。隨著股價指數不斷衝高,華爾街已有多家業者調高今年的行情預測,甚至宣稱在大型科技股領軍之下,S&P 500可望衝破6千點。台灣也有多位重量級人士信誓旦旦的宣稱,在AI魔力助攻下今年台股可望衝上2萬點,而且未來不會跌落到這個水準以下。

這一切似乎預告了台灣經濟會在今年再度起飛,經濟高速成長而股市欣欣向榮。但即使確實如此,絕大多數的民眾頂多也只能「喝湯」而無法「吃肉」,因為時代已經變了,民國70年代後期那種「經濟與薪資掛勾,股市百花齊放」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以最近4年為例,台灣的名目GDP提高了25.1%,但平均每月名目總薪資只提高11.7%,這並不是「經濟與薪資掛勾」應有的現象。同理,這4年之間加權指數上漲了49.5%,但其中電子股上漲69.6%,而上市公司家數最多的非金電股只上漲21%,這也不是「股市百花齊放」理應產生的結果。

金融資本主義當紅,但多數人只能賺點小錢

早在國民黨政府推動「第一次進口替代」之際,就已經宣示台灣將成為資本主義社會,只不過當時推動的只是傳統觀念中的工業資本主義(industrial capitalism),藉由產銷商品與服務來創造並分配財富。而且,當時政府仍然可以大致掌控各個產業的發展,因此早期的小學教科書上坦承台灣屬於「計劃性自由經濟」,並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理應呈現的「市場經濟」或「自由經濟」。

隨後,台灣證券交易所成立,不但豎立了資本主義的頭號象徵,也確立了金融資本主義(financial capitalism)的正當性,民眾可以和受到嚴格管制的金融機構一樣,藉由公開買賣金融資產來創造並分配財富。當時因上市公司家數有限,被譏稱為「淺碟子市場」,風吹草動就足以使之大漲大跌,但規模太小導致其財富重分配影響有限,直到台灣經濟起飛,股價指數首度破萬之後,國人才見識到金融資本主義的財富分配效果。

時隔30年,在全球共同面對新冠病毒的威脅時,台灣卻在美國政府灑銀子救經濟之下,GDP不但沒有下跌,反而在次年創下金融海嘯報復性反彈之後最高的經濟成長率。而金融資本主義也隨之再起,不到兩年的時間,加權指數就從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低點上漲了118%,等同於在兩年內創造了近30兆的財富。隨後雖然因外銷訂單不繼而受挫,但不到一年就隨著美股的回升而風雲再起,終於在今年2月15日開紅盤當日以「大跳空」的強勢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正如十幾年前發生在紐約的佔領華爾街運動(Occupy Wall Street)當中的口號──我們就是那99%的人(We are the 99%)──股市基本上只是「好野人」的競技場,並非市井小民安身立命之地。近期最明顯的範例是,持續多年執行負利率政策之後,日本終於迎來政客引頸盼望的通貨膨脹,日經指數在去年回到3萬點,然後在今年2月22日突破30幾年前的38,957點而創下新高。但日本的市井小民有驚喜欲狂嗎?沒有,媒體訪問得到的反應是無語的漠然,因為他們已經連續21個月承受實質薪資縮水的生活壓力了!

很眼熟吧?沒錯,去年台灣的加權指數上漲26.8%,台灣勞工的平均每月實質總薪資卻下跌1.04%,同樣顯示股市大漲未必能夠讓勞工獲益。表1用另一種方式點出,至少以其中的三檔熱門上市證券而言,所謂的「散戶」在人數上占了壓倒性的絕對多數,但以持有張數比例而言卻屬於少數,即使是專為小額投資人量身訂做的ETF,雙方的持有張數比例仍然不成比例。

表1(作者提供)
表1(作者提供)

表中最後一列則顯示,市井小民即使把積蓄拿來購買上市證券,基本上也只是賺點小錢,藉此成為「好野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號稱「國民ETF」的國泰永續高股息而言,一位每月總薪資5萬的普通勞工,必須持有市值850萬的受益憑證,才可以趕上半導體上市公司「非主管職員工」的一般收入水準,而這還只是「多頭市場」下的樂觀估計!

商業資本主義持久不墜,但多數人只能無奈旁觀

另一方面,著眼於商品買賣的商業資本主義(commercial capitalism)同樣可以「不事生產」的創造並分配財富。這個部分原本是由批發、零售、與貨運等業者以提供服務的形式來運作,但台灣民眾很早就發現,自己可以藉由買賣房地產來創造大量財富──早期經常是親力親為,從張貼紅色售屋告示到帶客看屋一手包辦,近年才為了省麻煩而逐漸交給仲介業者。

個人買賣房地產能夠在台灣成為商業資本主義的重要一環,原本只是因為人口增長衍生的住宅供不應求,但愈來愈多的民眾瞭解其中的獲利潛力之後,企圖買來轉售圖利的人自然愈來愈多,於是房地產市場自然出現了「自住客」和「投資客」的區分。沒有人知道兩者的相對比例為何,但通常承認自住屬於「剛性需求」,價位和景氣等因素影響有限,投資需求則極富彈性,主要受看好或看壞短期後市所影響。

根據過去的經驗,買賣房地產堪稱是「不敗」的賺錢捷徑,即使是金融海嘯造成的行情下挫,只要撐個兩三年仍然可以大賺。去年正是一個典型範例,雖然經濟成長率只是「保一」,而且政府打房不手軟,連已經成為骨董的「平均地權條例」都換新裝上陣,但根據樂居網的調查,去年的實價登錄資料中,大約有97%的賣方都有賺到錢,而信義房屋指數則顯示全台房價平均上漲了8%,但新竹都會區上漲了14.8%。

整體而言,台灣房市始終維持「大漲小跌」,長期平均的每年報酬率足以匹敵股市,若以歷史最久的信義房屋指數來估計,2001年迄今全台房價平均上漲了321%,高於加權指數的278%,而過去4年上漲了42%,略遜於加權指數的50%。

然而,這個市場同樣是「好野人」的遊樂場,市井小民很難參與。關鍵問題在於,政府多年來對房價上漲束手無策之後,房價已經漲到市井小民難以負擔的水準。這點與目前的美國雷同,但以最常用來評估民眾購屋負擔能力的房價所得比(price-to-income ratio)而言,美國平均只要4.3年的家庭所得就可以完全擁有一幢住宅,而台灣卻需要9.8年,因此台灣的問題是房價過高,而美國則是因為貸款利率嚇死人──去年一度衝破8%,目前仍在6%到7%之間,而台灣只有2%。

表2估算出一位每月實收總薪資5萬的普通勞工,企圖進入這個市場時可能的兩種抉擇。左側是「硬著頭皮買標準房」,根據房價1千萬,自備款2成,20年期房貸利率2%等接近於目前實況的假定,他必須先存下2百萬以上的自備款(裝潢費和準備金不計),然後每個月必須拿出4萬多元平均攤還貸款本息,只剩下不到1萬元可以用來養家活口!

表2(作者提供)
表2(作者提供)

右側則是遵守標準理財建議,以每月薪資的30%支付貸款本息。在自備款成數和房貸期限與利率不變之下,該勞工只能購買總價不到4百萬的小坪數住宅,並非房屋市場的主流,通常只能出租給不講究居住品質的單身客,增值潛力也相對偏低。

台灣家庭的平均儲蓄率約20%,因此一位每月總薪資5萬的普通勞工,必須默默打拼10幾年,累積的儲蓄才足夠支付自備款,然後還要繼續省吃儉用攤還貸款本息20年,才可以完全擁有一間標準的自用住宅,想要以投資客的身分介入房市簡直是做夢。

總之,對市井小民而言,房市商業資本主義是成為「屋奴」的地獄,但是對「好野人」而言,買賣之間所創造的財富和衍生的成就感,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樂趣之一!,

擺脫相對貧窮?很難,但並非不可能!

不論是股市的金融資本主義或房市的商業資本主義,其衍生的貧富差距擴大都無法呈現在政府統計資料中,因此包括吉尼係數和五等分所得倍數等指標,其實都嚴重低估了實際的貧富差距。但這點舉世皆然,目前並沒有適當的解決之道。

重點在於,資本主義社會當中的錢財非但不是萬惡之源,反而是能力、努力、和社會地位的象徵,於是對窮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懶惰、無能、和低賤。而很不幸的是,人類普遍偏愛在所得與財富上進行「向上比較」,於是並非真正貧窮的普通勞工經常會被歸類為「相對貧窮」,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斯人」,所有對窮人的刻板印象都可能加諸他們身上,例如常見的英文諧音「魯蛇」和閩南語中的「巫山小路用」──雖然未必見諸惡言惡語,但鄙視嫌惡之情經常在表情語氣中一覽無遺。

「斯人」當然可能擺脫相對貧窮的困境,但通常必須付出可觀的代價。以號稱「不敗教主」的股市名人陳重銘為例,他的不敗是指不買(no-buy),對於非必需品一概敬謝不敏。但除此之外,他不但在工作崗位上積極爭取可以獲得額外收入的任務,還主動向外界尋求兼差的機會。最後,為了不讓積蓄被物價上漲吃掉,他勤快的學習投資理財,並積少成多的介入股市,成為金融資本主義的成員。如此堅持了幾十年之後的現在,他已經可以自豪的宣稱每年「躺領數百萬」,雖然還稱不上「好野人」,但已經足以和醫師、民航機師、半導體新貴等高薪族群並駕齊驅。

正如佔領華爾街運動並未產生任何深遠的影響,「斯人」不能期待黨政高層會賭上其政治生命來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因為正常的解決之道是走上北歐諸國的高稅負高福利,已經習慣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台灣人不可能接受。因此,「斯人」只能靠自己走出相對貧窮,而所需承擔的代價通常都有點高,必須有所覺悟!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