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堯觀點:中共對外用兵是政治考量,未必是理性決策

2024-03-04 06:50

? 人氣

福建海警組織艦艇編隊在金門附近海域展開執法巡查。(參與此次執法任務的福建海警局14608艦/取自中國海警網站)

福建海警組織艦艇編隊在金門附近海域展開執法巡查。(參與此次執法任務的福建海警局14608艦/取自中國海警網站)

今年2月14日(農曆新年初五)下午一時多,一艘來自中共的無船名無註冊民間快艇,駛入我國福建省金門縣限制水域捕魚,遇駐當地的我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第九海巡隊查緝,兩船追逐期間相撞,快艇4名大陸船員落海,其中2人送醫後不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後兩岸展開談判,中共要求送回遺體及漁船無結果,遂於2月20和25日分別派出數艘由軍艦改裝的大型海警船,組織艦艇編隊進入金門禁止(限制)海域執法巡查,中共官方環球時報宣稱這意味對該海域享有「主權」,中共學者亦稱若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中共執法力量將進一步升級。對此,也讓外界憂心恐造成兩岸之衝突。

根據中共過去的對外戰爭行為模式,其發動戰爭的關鍵因素有四,分別敘述如後:

一、領土主權爭端

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其國土由南到北、由東至西,長期以來皆有帝國主義時代留下的領土糾紛,如果北京對任一糾紛的立場稍有動搖,勢必影響中共在其他領土糾紛上的立場。因此北京相信,任何外國--包括超級大國在內,皆不致因為中共所堅持的有限領土主張--亦即是鄰近中共邊界的地區,而冒險和中共爆發全面的衝突。基於前述之考量,中共即使是面對超級大國的干預或威脅時,也往往無所顧忌,例如1969年的中、蘇(前蘇聯)珍寶島之戰;1955年初兩岸的大陳島之戰(緊接在1954年12月台灣和美國簽訂軍事協防條約之後);1962年的中、印(印度)邊界之戰等,其背後皆含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二、新領導人樹立個人權威

1979年1月,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獲得黨內鬥爭勝利成為新領導人之後,有鑑於越共頻頻侵擾邊界領土、迫害越南華僑,以及在蘇聯撐腰下意圖稱霸中南半島,遂於2月17日在中越邊境集結共軍17個師(約22萬5千人),對越南六個省十一個縣開始進攻,在半個月的戰鬥中分別攻克同登、高平、諒山等戰略要點,並於撤軍時將該區域至邊境之間的所有經濟、政治和軍事設施全部摧毀,以達到「懲罰(削弱)」越共經濟力量、樹立鄧小平個人政權威信之作戰目的,唯代價是共軍死亡人數高達2萬6千人,其背後為強烈的個人權力考量。

三、領導人的政權危機意識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戰前即向北韓領導人金日成表示,即使美軍參戰但不越過「38度線」--中共軍隊不會介入,唯美韓等多國聯軍於10月1日越過「38度線」攻入北韓,10月3日中共最後一次警告英、美政府不得越過「38度線」,唯多國聯軍至19日已攻下包括平壤在內的北韓大部分地區。10月19日晚上,中共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北韓境內,秘密參加韓戰奇襲多國聯軍,造成對方軍隊重大的戰損,而後雙方即在不斷地拉鋸戰中,僵持至1953年7月27日透過談判後宣告停戰,仍維持「38度線」的邊界劃分。表面上毛澤東是應蘇聯和北韓的要求介入韓戰,實際上當時傳聞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有意協商中華民國具剿共經驗之國軍助陣,毛澤東為了鞏固共產黨的新生政權與東北邊境安全遂悍然出兵,唯代價是共軍死亡人數約高達20萬人(依據中共官方數據宣稱),其背後為政權的存亡危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