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周觀點:翦商、俄烏戰爭和228

2024-02-29 07:00

? 人氣

歷史只能承擔而無法切割,我們要怎樣跳出對歷史的天真和隨之而來的宿命。示意圖。(資料照,AP)

歷史只能承擔而無法切割,我們要怎樣跳出對歷史的天真和隨之而來的宿命。示意圖。(資料照,AP)

最近幾年有許多介紹中國大陸最新考古發現的影片,其中很多不僅揭露了過去所不知道的史實,而且還大大地改變了我們被教育和正史文獻所固化的認知。去年中國大陸銷售成績最佳的一本非虛構人文類書籍是《翦商》( 繁體版由麥田出版社發行),它的內容結合甲骨文、考古發現和古籍的記載,為我們復原了商朝用活人獻祭的歷史。作者認為,周武王滅商後曾經延續以活人祭祀的行為,但周公輔政後徹底禁絕人祭宗教,遂奠定了周朝以「道德」取代「神權」的統治基礎,開創了新的華夏文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廢除了「人祭」的周朝,卻仍然保存著「人殉」的風俗。

《墨子·節葬下》 「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

經由學者對商王墓的考古發掘和甲骨文的分析研究,我們知道,中國上古殉葬分為兩種,一稱「人殉」,殺的是墓主的妾婢、親兵,二為「人牲」,殺的是奴隸、戰俘。中研院歷史所李宗焜在其著作《從商周人牲人殉論「始作俑者」的義涵》中舉出例證,商朝武丁時期的殺殉之風極盛:用人牲之記數者5418人;用人牲之不記數者247次;一次用人牲最高數1000人。

直至東周時期,人殉之風仍然普遍,考古學家在20世紀所發掘的周朝墓葬中皆有殉人之發現(據李宗焜論文所述,此風在孔子的老家魯國尤盛),而且不乏身首離異或遭到肢解的遺骸。中國以活人殉葬的風氣一直延續到明朝,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總共有46名嬪妃和宮女被毒殺或勒死陪葬。這個殘酷的惡俗最後竟要到清康熙才明令廢除。

《論語為政》 子日:「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我認為,官至魯國大司寇兼代理相國的孔子不可能不知道這種殉葬的「禮」。對於這種殘忍的風俗,為什麼我們這位「信而好古」的至聖先師卻僅僅只有「始作俑者」這一句輕微的責備呢?

我們無法判斷孔子無法講實話的真正原因,但我認為不外乎兩種情況。第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被殺的人地位太低」以至於不被當作人來對待,第二種可能則是「因政治而沈默」--因為飯碗比較重要,就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情況一模一樣。

在俄烏戰爭開打的第一年,整個自由世界都竭力支持烏克蘭抵抗侵略者,我們台灣人也聲嘶力竭地加入聲討獨裁者普丁的陣營。可是到了去年10月以哈戰爭爆發以來,我們的政客和媒體(除了陳文茜以外)卻全部都靜音了。

台灣的「政治正確」當然是跟著美國走的,就連美國也少有人敢對以色列的行為提出批評。美國總統一方面宣稱「要保護平民」、「不希望衝突擴大」,一方面則大力以軍火和現金援助內唐亞胡,同時連續三次對聯合國一致通過的停火決議動用否決權。在民主、共和兩黨日益擴大的意識型態裂痕之間,「支持以色列」竟成了他們少有的共同立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