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得台灣者未必得天下,失台灣者必失天下

2024-02-20 07:00

? 人氣

作者提到,布魯塞爾智庫國際危機小組的高級研究員蕭嫣然曾說,準總統賴清德領導下的台灣必須明確表達台灣的利益所在,以及台灣要達到怎樣的目的。(民進黨提供)

作者提到,布魯塞爾智庫國際危機小組的高級研究員蕭嫣然曾說,準總統賴清德領導下的台灣必須明確表達台灣的利益所在,以及台灣要達到怎樣的目的。(民進黨提供)

春節過去,吉祥話聽完,說一句實在話:台灣的國際地位更重要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包括川普時代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在內的三位專家學者共同以「台灣災難─若中國奪取該島,美國和全球會失去什麼」為題撰文,投書期刊外交事務。文章除了把台灣比喻成冷戰時期的西柏林之外,並沒有太多高論,然而文章的標題「美國會失去什麼」,對比幾年前開始出現的「得台灣者得天下」論點,已經有很大的轉變。簡單說,台灣從「被兩強爭奪」有機會「執兩用中」,因為雙方都「丟不起」台灣。

拿春秋時的宋國為借鑑。宋國位於今天河南東部一帶,當南方的楚國崛起,河南地區的諸小國首當其衝(湖北進入中原必經河南),曹、衛、陳、蔡等弱小諸侯風吹兩面倒受傷反而不重,比較有實力的是宋國和鄭國,總是成為攻擊重點,飽受戰禍之苦。

晉文公因尊王而在中原諸侯中崛起,宋成公(宋襄公之子)於是親晉國而遠楚國,楚成王派令尹子玉率陳、蔡、鄭等國聯軍包圍宋都,宋國向晉國求援。晉國不想跟楚國強碰,於是攻擊新近附楚的曹、衛,以為楚軍會轉向援救曹衛而解除宋國之圍。可是子玉並未上鉤,仍然加緊圍攻宋都。宋國使者到晉軍駐地向晉文公告急,晉文公問諸將:「我想去救宋,可是齊國和秦國態度不明,怎麼辦?」先軫獻策:「要宋國向齊秦致送厚重禮物(賄賂),請齊秦二國派使節要楚國退兵。而我們晉國則將討伐曹衛得到的土地分給宋國,以彌補宋國的損失。」(過程曲折不贅)最終晉文公答應曹衛復國,交換條件是跟楚國絕交,曹衛同意了,子玉的面子卻掛不住了,於是晉楚兩軍決戰乃不可免,晉文公在城濮一戰而霸。

之後在晉楚兩強長期爭霸局面下,宋國主辦了兩次弭兵大會,因而維持了40年的諸侯國際和平。宋國憑什麼能在兩強之間扮演如此角色?一個重點是宋國出了兩位傑出外交家華元和向戌,他們跟晉楚兩國的執政者都有私交;另一個重點是,宋國是商朝後代,在周朝諸侯爭端時有著超然立場。

當年的諸侯國際大勢,得宋國者未必就是霸主,但若失去宋國,霸主肯定當不成。楚國非打宋國不可,晉國也非救宋國不可,但受害的不是晉、也不是楚,而是宋、曹、衛。

在春節後一堆針對台海危機的報導中看到,布魯塞爾智庫國際危機小組的高級研究員蕭嫣然說了一句,「(台灣的表現很關鍵)新總統賴清德領導下的台灣必須明確表達台灣的利益所在,以及台灣要達到怎樣的目的」,這話值得深思。

台灣要夾在美中兩強間「風吹兩面倒」——倒一邊則被另一邊攻打,還是扮演和平的促成者?蕭嫣然點名賴清德表態,賴清德的決定又是什麼呢?

台灣人民肯定不願像曹衛那樣,亡國之後再復國,甚至被拿去當作列強的交換籌碼。然而,台灣可以學宋國嗎?台灣現在有領先世界的半導體產業,可以有發言地位,可是我們有沒有華元、向戌那樣的傑出外交家呢?而即使有那樣的人才,如果被僵化的外交兩岸政策綁手縛腳,又怎麼能夠跟雙方主政者建立交情呢?

眼下機會,美中得台灣者未必得天下,失台灣者必失天下——試想,拜登/川普若失去台灣,怎麼維持盟主地位?習近平若失去台灣,怎麼維持領導威信?美中當前都不想開戰,台灣因此有「執兩用中」的機會,全看賴清德怎麼決定了。重點更在於,萬一台灣毀於戰火,賴清德的總統也甭當了。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