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周休3日好不好?法國政府試驗中

2024-02-07 06:20

? 人氣

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出國、旅遊、世界、海外、浪漫、度蜜月(示意圖/取自freepik)

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出國、旅遊、世界、海外、浪漫、度蜜月(示意圖/取自freepik)

春節年假將至,這個新聞應該讓人特別興奮又「有感」─法國政府要各部會啟動「周休3日」的試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周工時不變,法國部會啟動周休3日實驗

上周新上任的法國總理艾塔爾在國民議會的整體政策演說中宣布,將要求各部會啟動每周工作4日制(周休3日)的實驗,與此同時,國民議會也宣布啟動「每周4日制任務」,開始各利益相關方─包括企業老闆、工會、勞工與專家等召開公聽會,研究每周4日制的優缺點,以及勞動模式改變的可能性。不過,這個試驗是把5天工時分散在4天內。

換句話說,周工時不變、每天的工時則加長。這當然不是真正典型、或是「理想中」的周休3日,但可視為向真正的周休3日過度的的妥協方案。

雖然近年陸續有不少國家有企業試行周休3日,但由中央政府發起、要求部會率先試驗,法國應該算是開風氣之先,這似乎有助推動周休3日的實現。只是現實相當骨感,尚看不到太多周休3日制可望擴大落實的可能性。理由其實很簡單:大家終究還是無法脫離資本主義體系的全球競爭。

全球競爭下各國不易自主縮短工時

大部份國家都已被整合進全球貿易體系中,每個國家總是要自己生產一些商品(或服務)來出口,再從國外進口一些商品,而出口總是要與其它賣家競爭,因此成本高低相當重要。而一般直覺性的想法是:工時縮短代表成本上揚、不利對外競爭力,因此企業幾無例外的反對縮短工時,恨不得把勞工如羅馬帝國奴工一樣永遠綁在莊園中工作。

因此,真實的周休3日(不是把周工時分散在4天)等於周工時減少,企業一定反對;更且要考慮到對外的競爭力等因素,沒有一個國家敢「開第一槍」、率先實施全面性的周休3日。未來,也看不到有此可能。

事實上,連把周工時分散的周休3日,都未能成功。艾塔爾在擔任部長期間,就曾推動此試驗,但試行結果是:不僅參與人數不多、回饋也差,最後只有3位員工完整參與1個月的試驗,參與單位主管形容上試驗「慘敗」。法國部會推動此試驗引起話題的政治效果應遠高於真正要推動政策前的「試點」,只要想想去年引發法國民眾多次抗議遊行的「延長退休年齡」案,其思維是與周休3日完全相反,就看得出最後此試驗的命運了。

去年周休3日的議題也曾出現在台灣,原因是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上有人提出周休3日議題,並得到超過5千人支持,政府主管單位因此必須作回應;回應內容大體不脫「茲事體大、從長計議」、再觀察其它國家的作法等。其實,直白的說,沒有一代政府敢推周休3日,因為影響太大、衝擊難控,既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施,台灣當然不必搶先當白老鼠。

工時減少是長期趨勢,但已停滯超過半世紀

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工時確實有縮短的趨勢;19世紀30年代美國幾次大罷工,爭取的是「10小時工時制」(當年當然是一周工作6天),當時口號是「朝六晚六、10小時工作、2小時吃飯」;到19世紀後期勞工訴求核心就推進為:8小時工時,口號變成「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作我們想作的事」(讓人想到中國科技業的「996工作制」)。而某些事業則是特別血汗─如19世紀末烘焙工罷工的訴求是要求削減工時到12小時,確實很悲慘,不難想像當年烘焙工的超長工時。

今日大部份國家的法定工時都大概在每日8小時、每週40小時左右,法國周工時則降到35小時,一些國家可能只訂「最高工時」而非法定工時。但工時(不論每日或每周)停滯不再下降已超過半世紀;理論上工時長短與生產力高低有關,但在全球各國生產力都提升情況下,彼此要競爭就很難只根據生產力增加就砍工時,當年經濟學家凱因斯預言(或是夢想)隨著生產力提升,大家「每周只要工作15小時」的天堂仍遙不可及,甚至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雖然尚無實施可能,但周休3日確實是一個好話題,勞工對此支持度一定非常高,去年有媒體在法國作的調查,結果有75%受訪者贊成一周4日,但前提是「薪資不縮水」,而對企業而言,這可能是最大的難題。縱然有一些試驗周休3日的企業說「生產力反而提升」、員工流動降低等諸多優點好處,但實際上參與試驗的人數都只有數千人,且許多產業特性很難作到周休3日不增加成本。

除非產業結構有翻天覆地變化,否則周休3日,還是只能停留在話題層次,要落實,尚看不到時間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