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霍普金斯」 珍珠港殉職水手的漫長歸鄉路

2015-05-21 10:10

? 人氣

霍普金斯(左)全家福。(取自推特)

霍普金斯(左)全家福。(取自推特)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在美國航母奧克拉荷馬號(USS Oklahoma)艦上服役的海軍士兵霍普金斯(Edwin Hopkins)不幸陣亡,當時,他與同袍的遺體都被當作無名屍葬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國家公墓(National Memorial Cemetery of the Pacific)。74年來,霍普金斯的家人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期盼美國政府能夠協助辨認霍普金斯的遺體,好讓他們為霍普金斯舉辦一場隆重的葬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8歲從軍

霍普金斯在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長大,他的家人形容霍普金斯「是個好人,派對的靈魂人物。」1940年,法國被德軍攻陷後,美國開始大舉募兵,霍普金斯的哥哥與表兄弟在此時加入海軍,不久之後,當時年僅18歲的霍普金斯也跟隨兄長的腳步從軍。

1941年9月,霍普金斯寄了一張明信片給家人,明信片正面是奧克拉荷馬戰艦的照片。霍普金斯的表弟蓋瑞(Tom Gray)表示:「霍普金斯說他將前往夏威夷,寄了這張明信片給他母親。」霍金斯的家人至今仍珍藏這張明信片,因為這是他們最後一次收到這名年輕海軍士兵的音訊。

霍普金斯寫給母親的明信片。(取自推特)
霍普金斯寫給母親的明信片。(取自推特)

3個月後,日軍偷襲珍珠港,奧克拉荷馬戰艦成為首批被擊沉的戰艦,在襲擊發生不到15分鐘便沉入海底。

 

 

「他當時擔任三等輪機兵(fireman),航母被魚雷擊中之後,他可能葬身貨艙。一直到2008年,我們家再也沒收到任何有關他的消息。」戰爭結束之後,霍普金斯的兄長全都平安歸來,霍普金斯卻為國捐軀,得年僅19歲,令他的家人難以接受。

67年後的一通電話

奧克拉荷馬戰艦在1941年被擊沉之後,造成429位軍人喪生,許多遺體直到1942至1944年間才打撈上岸,當時僅成功地確認了35名死者的身分,其餘都被視為無名屍,葬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國家公墓。

霍普金斯的家人被告知,霍普金斯也是這些無名屍當中的一員。蓋瑞回憶道:「霍普金斯的母親深受打擊,拒絕相信他已經過世了,她一直在等他回家。」

「他們(指霍普金斯的家人)總是誇讚他、講述他的事蹟,彷彿他還活著。我們家族的人從小聽著霍普金斯的故事長大,這種情感一代傳過一代,對於整個家族來說是種貢獻。他活在我們的心裡,即使我們未曾謀面。」

1990年代,二戰老兵埃默里(Ray Emory)多次研究文獻資料,協助確認了1943年打撈上岸的27位陣亡軍人的身分。這27具遺體原本葬在夏威夷的哈拉瓦海軍公墓(Halawa Naval Cemetery),1949年被移往太平洋國家公墓。

 

 

埃默里表示,有份紀錄顯示霍普金斯在哈拉瓦海軍公墓下葬時並非無名屍,但移往太平洋國家公墓後,卻莫名成了無名屍。

一個由二戰老兵及軍眷組成的聯誼會在2008年3月打電話告知蓋瑞此事,遺憾的是,霍普金斯的哥哥剛在前1個月過世,錯過了這一切。「當我的表親們知道這件事之後,大家哭成一團,這真的很令人驚喜。我的姑姑今年88歲,她現在是我們家族中唯一認識霍普金斯的人。我姑姑知道這件事後崩潰了,根本不敢置信。」

「從2008年至今,我和表親們多次登門拜訪美國海軍,請求他們進行挖掘作業,我們知道這些無名屍是誰,請讓我們帶他們回家。海軍向我們解釋他們不能這麼做的原因,我能理解,但我們真的想帶霍普金斯回家。」

國防部終首肯挖掘作業

2003年,因為埃默里的研究,美國海軍挖掘了一座公墓,成功指認當中5具遺體的身分,並送這些英靈回到家人身邊。由於未成功指認所有無名屍,為了避免繼續打擾亡者,海軍停止所有挖掘作業。

蓋瑞別無他法,只好開始尋求議員幫助,由康乃狄克州的聯邦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布魯曼索(Richard Blumenthal)及新罕布夏州的聯邦女參議員雅約特(Kelly Ayotte)帶頭,許多參議員開始為此奔走。

2015年4月,蓋瑞和其他家屬發起的行動終於有了初步進展,美國國防部將在接下來5年陸續挖掘400具在奧克拉荷馬戰艦上陣亡的無名屍,為其確認身分並單獨下葬。

 

 

「我知道我的表親(指霍普金斯)就在P1003公墓中,那裡頭有兩具棺材,每具棺材裡都有5位奧克拉荷馬戰艦的陣亡官兵,我甚至知道霍普金斯的旁邊是誰。18個來自全美各地的家庭心繫此事,我們一直保持聯繫。」

蓋瑞非常期待結束長期等待煎熬那天的到來,「我只想再說一件事,霍普金斯的爸媽將他的名字刻在家族墓園的墓碑上,然後一切就這麼成真了。對整個家族的人來說,這是一件美妙的事,真的很有成就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加入風傳媒看世界粉絲團,我們會繼續努力製作優質的國際新聞給讀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