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展望2024中國經濟:如何喪失信心?又如何重建?

2023-12-28 16:30

? 人氣

「疫情之後,所有人都期待中國經濟強勁反彈,然而一件事情破壞了這一復蘇趨勢。」汪濤表示,中國正處於歷史上最嚴重的房地產衰退期,目前房屋開工率僅為2020年的35%,相比2021年的房屋銷售量下降了40%以上。這一非常嚴重的房地產衰退期立即產生兩個溢出效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一是地方政府財政。中國地方政府很大程度上依賴土地出讓金,以及依靠土地和房產作為抵押來舉債的平台公司。每當中國低迷時,就需要更多債務來刺激經濟,而現在隨著房地產衰退,再無法做到這一點。因此,以往的渠道被堵塞了,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害怕公開違約,不得不削減開支,甚至推遲或削減公務員工資。他們所做的不是支持經濟,而是財政緊縮,對經濟毫無幫助。

其二是家庭消費。在中國,家庭財富的大部分是住房,超過60%。當房地產市場下滑時,家庭如何有信心消費,尤其是中產階級,比如中產階級的大件家電消費明顯下降。

《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蘇月向BBC中文表示,在中國改變防疫政策之時,市場對中國經濟過於樂觀了。市場預期中國會出現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快速、「V型」復蘇。然而,中國缺乏以家庭為重點的財政轉移支付,中國的家庭沒有可隨時用於消費支出的大量儲蓄。

蘇月補充稱,儲蓄水平的提高主要反映了消費者的謹慎態度,而不是等待消費的過多儲備。因此,消費反彈的軌跡並不順暢。此外,房地產市場疲軟和地方財政狀況也是影響形勢的額外因素。而政府的應對措施過於零碎。

從最新的數據來看,11月中國經濟在政府投資拉動和外部需求逐步企穩之下,穩步復蘇。

但是零售額的成長更多由於去年低基數效應導致,剔除這一因素後,月度環比成長出現溫和收縮。這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成長,表明消費者情緒依然脆弱。

蘇月據此認為,消費可能還沒有恢復到持續成長的軌道,而持續的通貨緊縮反映出消費需求的減弱。

而需求減弱,會影響企業利潤,推高融資成本,減弱民間投資,反過來進一步影響信心和整個經濟的復蘇。

郭天然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她買的房子「爆雷」後,她極為擔心,「把養老的錢放進去,未來30年還每月把工資交出去,最後可能什麼都沒有」,因此儲蓄的意願甚至更強,消費的意願更弱,再加上兒子畢業已經半年還未找到正式工作,使她「啥都不敢買,哪兒也不想去」。

等待的人群
缺乏信心的民眾,在經濟決策時展現出保守的一面。

後果:停滯與陷阱

缺乏信心,使中國民眾在各種經濟決策中展現出保守的一面,與過去30年狂飆突進截然不同。

比如,今年上半年,大量貸款者繼續湧入銀行,申請提前還房貸,以至於銀行開始設置「門檻」——有銀行關閉手機客戶端上的提前還貸功能,要求客戶到線下網點排隊申請;還有銀行表示,總行設置了每月提前還房貸的額度,而目前額度用完,需要排到4月,甚至有網友說自己排到10月才能還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