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台灣總統選戰沒未有過「統獨大戰」,為何你卻覺得「歸剛ㄟ」

2023-12-24 06:10

? 人氣

台灣任何想要勝選總統的人,兩岸政策都必須向主流民意「維持現狀」靠攏。左起為2024總統大選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資料照中選會提供)

台灣任何想要勝選總統的人,兩岸政策都必須向主流民意「維持現狀」靠攏。左起為2024總統大選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資料照中選會提供)

隨著2024年選舉投票日的逼近,以及藍綠兩大黨都有讓選局再度回到「藍綠大戰」,壓縮柯文哲陣營空間的想法,「指控對方正在進行統獨大戰」的大戰,又慢慢冒了出頭成為選舉話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年參選後一再否認自己是「台獨金孫」,賴清德是一個選戰出身的政治人物,一路走來不可能不知道妥協轉向,當初說「我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時空環境,是民進黨盡收中央行政立法權、並在地方有龐大的執政板塊。而造成這一切結果,是國民黨的馬政府親中執政使然。這當然會讓賴清德等民進黨政治人物,表現出支持台獨來討好支持者。

國民黨避免被打成統派、民進黨避免被打成獨派

但現在的時空環境又是什麼?簡單說,2018年選戰中拿台獨當成主要甚至單一訴求的台北市民進黨籍市長候選人姚文智,只獲得1成8的選票,而這些選票多少是因為他喊台獨,有多少是因為他是民進黨籍才拿到,就算無法計算,也可以確定因為高喊台獨的選票一定不滿18趴(真是個諷刺的數字)。

這個數字別說要支撐一位候選人在總統選舉中獲勝,連要一位候選人在選戰中說幾句中聽的話給選民聽都辦不到,賴清德或者其他同樣是單一選區選制的民進黨區域立委候選人,不會在2024年的選戰中,做任何討好獨派的動作,這是完全可以確定的。

姚文智(中)上台向支持者鞠躬,並表示很抱歉,他讓大家失望了。(姚文智辦公室提供)
姚文智(中)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的慘敗,讓「台獨」從此後很難成為單一選區選舉中候選人的主張。(資料照,姚文智辦公室提供)

在台灣,民進黨主張台獨、國民黨主張與中國統合,選戰就是統獨大戰,表面上看是如此,但實際打起來,卻是國民黨避免被打成統派、民進黨避免被打成獨派,原因就是在台灣有很大一群人(事實上是主流民意)並不認為台灣人自己可以在當下做統獨決定、或是認為台灣人自己當下做統獨決定也沒任何效用(因為任何改變現狀的決定都會有來自美國或中國的反對),這些被稱為維持現狀派的人,才是台灣的主流聲音。

從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接民選以來,總統選戰變成統獨大戰的次數是讓人意外的0,1996年、2000年、2004年,獲勝的一方在兩岸態度都是反對中國單方面改變現狀(或者我們可簡單說是「反併吞」)。2008年和2012年馬英九陣營則主打前政府貪汙和經濟牌,台海兩岸政策其實是牢牢地抓著反對現狀改變那一塊。

蔡英文搶下「維持現狀」招牌高票當選

馬英九的第二任執政,沉迷於親中路線,成為改變現狀的一方,意外獲得國民黨提名的洪秀柱,更是有意將總統選戰打成統獨公投,結果把反對現狀改變的牌免費送給民進黨籍候選人蔡英文,蔡英文也因為高呼「維持現狀」而當選。民進黨和其他泛綠勢力能合作獲得空前大勝,簡單說,還是在兩岸上成功抓住反對中國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反併吞選民。至於洪秀柱陣營企圖把總統大選打成統獨公投的計畫,也因為「換柱」中斷。

結果第一次以統獨大戰樣貌呈現的總統選戰還是沒有出現。

也因為國民黨在2016輸得實在太慘,結果是藍營愈來愈沒有人敢提九二共識,至於泛綠,則有些獨派抱怨蔡英文沒趁台灣人厭中情緒最高、國民黨最弱的時候,大聲說出台獨主張。至於2020年,北京的習近平政權搞起「改變現狀」,爭取連任的蔡英文用「現狀捍衛者」的角色橫掃選票,對習近平政權企圖改變台海現狀沒有任何表示的國民黨和韓國瑜,嘗到和2016年同等的慘敗。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美聯社)
蔡英文在2016年當選台灣總統的代表意義之一,是讓民進黨取得「維持現狀」的詮釋權。(資料照,美聯社)

當然同樣是「維持現狀」,兩黨還是有找出論述來向選民說明「我和他並不一樣」。國民黨的維持現狀以馬英九當總統時提出的「不獨、不統、不武」為精神主軸,強調台灣不要在國家主權上有任何的作為,並且認為只要不作為就可以避免現狀被改變。而國民黨一直認為民進黨在這方面作為太多,像是買武器、強化和美日等國家的關係,教育上更強調本土和台灣人意識(所謂的「去中國化」),而這些都會成為中國「改變現狀」的藉口。

藍綠對「現狀被破壞」的認知不同

也因為這種「信仰」,一度有藍營支持者想像出「北京期待賴清德當選」的情節,在藍營支持者心中是真的相信台灣只要什麼事情都不做,北京「師出無名」就不會動台灣(當然如果情形不是這樣、事實上北京也一直沒這樣配合,這些人就會開始找「北京這樣做其實很無奈」的各種理由)。他們認為民進黨的「盲動」剛好給了北京「統一」的大義名分,就開始空想出「北京期待賴清德當選」。

民進黨強調的「現狀」,是「目前台灣並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所以「維持現狀」就是「維持台灣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現狀」。民進黨不認為台灣什麼事都不做,北京就會「配合」也什麼事都不做,相反的,民進黨認為北京才是一直要改變台海現狀的主動一方,為了避免台海現狀被北京片面改變,所以要買武器、強化和美日等國家的關係,教育上更強調本土和台灣人意識(所謂的「去中國化」)。民進黨認為阻止自己做這些的國民黨,其實就是配合北京要改變台海的現狀。

 20211212-2021秋鬥遊行12日於凱道舉行,並與國民黨反萊豬公投領銜人林為洲(中)會師。(蔡親傑攝)
國民黨反對台灣做出任何會「激怒」北京的作為,包括和美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具體地表現在「反美豬」、提倡疑美論這些行動上。(資料照,蔡親傑攝)

因為這次總統選戰比過去幾屆藍綠兩極對決多了「一咖」,如果說原來的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黨都幫對手挑好了位置(這兩黨對自己的「定位」都是維持現狀),那麼柯文哲和民眾黨就有點妾身不明的狀況。不過因為台灣現狀就是「維持現狀」的民意占絕對優勢,希望自己成為主流政治勢力而不是「小黨」的柯文哲陣營當然也要站在「維持現狀」的一方,指是對於什麼是「現狀」,怎麼「維持現狀」,顯然他們還沒有定見。

一直宣稱自己反對「意識形態治國」的柯文哲,因為自己2018年連任台北市長的經驗,認為台灣政治已經沒有「第三勢力」的空間,而兵強馬壯的民進黨占住「抗中」很難動搖,因此一開始把目標瞄準國民黨,「美中台大三角」、「擱置統獨拚內政」、「不當美國人棋子」都是那個時間點的產物。

必須爭取主流民意迫使柯文哲說出那5個字

繼續講下去之前先回答一個問題,你覺得LeBron James打籃球厲害,還是林志傑打籃球厲害?這種問題回答LeBron James就是中立,有其他的答案都是傾向林志傑。

美國和中國也是如此,選擇美國陣營就是中立了,表面上說美中不選邊是中立,其實就是傾向中國,這和政治人物的主觀意願無關,而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就是這樣認為的,柯文哲的「美中台大三角」論偷雞不著蝕把米,讓他必須要一直辯護自己不是主張「親中」,「不當美國人棋子」這種已經是反美的論述,更一下子落實了柯黑對他「紅統」的指控。

20191225-台北市長柯文哲25日出席就職五周年記者會。(蔡親傑攝)
柯文哲的「美中台大三角」讓他競逐2020年總統的聲勢斷崖式下降。(資料照,蔡親傑攝)

在2017、2018年連任台北市長前後,柯文哲在政治人物競選2020年總統的支持度,從第一名一路下滑,最後只能找個「專心市政」的藉口,棄選2020年總統。但對於首次參選國會的民眾黨還是造成傷害,選前預估的安全席次6席,實得5席,而且這第5席還是因「小數點差距」幸運多分到的。這讓柯文哲往後不得不一直修正他的「美中台大三角」,甚至一度要求「講不清楚、就別在講了」。

從正式參選總統開始,柯文哲陣營就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兩岸政策,向「親美」的主流民意靠攏,像是「價值上台灣絕對和美國更接近」、還有努力地往美國跑,但考慮到必須吸納藍色選票才有較高機率當選,對於「抗中」還是相當保守,頂多就是講「不能完全寄託於北京的善意」,就是不講出那5個字。

直到藍白合破局、藍色選票「可能」回流侯康陣營,柯文哲陣營必須去執行他們原先不願執行的策略──挖角多數支持民進黨的抗中選票、直接對決民進黨爭取主流民意,才終於「開金口」講那5個字,說自己在外交兩岸上認同「蔡英文路線」。

不是「統獨大戰」,而是指責對方「企圖打統獨大戰」

其實在台灣,尤其是總統層級的選舉,除非是「選一個理念」(像是2016年的洪秀柱),否則任何候選人的兩岸政策都必須向主流民意──維持現狀靠攏,而攻擊對手的辦法當然是指責對方企圖「改變現狀」,這就是為什麼「統獨大戰」其實從沒在台灣歷屆總統選舉出現過,大家卻老覺得選舉在打「統獨大戰」的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