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看台灣大選:侯友宜選擇趙少康搭檔,意味著什麼?

2023-12-04 12:46

? 人氣

趙少康
1993年趙先生參與新政黨新黨成立,在1994年,以中華民國保衛戰激烈口號,參選台灣首任民選台北市長。趙少康在該選戰與國民黨黃大洲及民進黨陳水扁分庭抗禮,被視為開啟台灣民主選舉歷史上,經典的三強鼎立之戰。

「政治金童」

趙少康1950年出生於基隆市眷村(彼時台灣提供給蔣介石軍眷居住的聚落)。趙少康父親來自河南省涉縣,是國民黨老兵,1949年國共內戰後隨蔣介石政府遷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趙少康成長於台南眷村,北上就讀台灣大學,後赴美留學,許多家人也都移民美國。

趙少康在中學就加入國民黨,在美國求學時還是「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的核心成員,以打擊「台獨」為致志。80年代返回台北後,趙少康旋即入最高學府台灣大學任教,也曾在美商任職,但對政治充滿野心。

1981年,31歲的趙少康就參加台北市議員選舉,以台北市第二高票當選,當年全台北第一高票是同年出道的民進黨前總統陳水扁。

趙少康從政之路順風順水,他與馬英九與宋楚瑜等人成為國民黨栽培的政治新星,有「政治金童」稱號,借著口才及菁英背景,一直是當時台灣媒體寵兒。他連任兩屆市議員後,又隨即成功轉戰立法院,再以41歲之齡入閣,擔任環保署署長。

但是,適逢1990年代,台灣剛「解嚴」,本省籍的李登輝接任蔣經國掌權後,開啟在國民黨內翻天覆地的本土化工程,這亦讓趙少康與其他黨內外省籍人士日漸感到不安及反感。

後來,趙少康與周荃等黨內青壯派成立了政團「新國民黨連線」,在黨內掀起激烈的路線及資源分配鬥爭。

1992年,趙少康離開國民黨以無黨籍身份競選立法委員,在台北市拿下破紀錄的23.5萬最高票,掀起都會區的「趙少康旋風」,與韓國瑜數年前在高雄市掀起的「韓流」相比毫不遜色。

1993年,趙少康參與新政黨——「新黨」成立。1994年,他代表新黨以「中華民國保衛戰」及打擊「台獨法西斯」的激烈口號,參選台灣首任民選台北市長。

趙少康在該選戰與國民黨黃大洲及民進黨陳水扁分庭抗禮,被視為開啟台灣民主選舉歷史上經典的「三強鼎立」之戰,最終趙少康拿下42萬,落敗給勝選者陳水扁61萬票。 這也成為他至今選舉經驗上的唯一敗戰。

對從商也十分有野心的趙少康隨即在1996年宣佈退出政壇。他對台灣開始開放的廣播電視媒體十分有興趣,借著在政壇累積的人脈,與投資者在台北創辦了「飛碟電台」,獲得商業成功。該台打造了紅遍全台的「飛碟早餐」等政論節目,為台灣廣播政論的先河。

趙少康之後陸續被港資衛視中文台及鳳凰衛視獲邀主持政論及綜合節目。多年前,他以極為優渥的價格成功買下市值50多億新台幣的國民黨黨產——中國廣播公司,震撼台北商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