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瑞觀點:狂人乎?膽小鬼乎?

2023-11-30 05:50

? 人氣

作者表示,在下架民進黨已成為大部分國人的期盼下,第十六屆總統大選的政黨藍白合問題可謂高潮疊起,卻在登記前的最後一段時間因三觀不合而破局,殊為可惜。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左起)、獨立總統參選人郭台銘、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柯承惠攝)

作者表示,在下架民進黨已成為大部分國人的期盼下,第十六屆總統大選的政黨藍白合問題可謂高潮疊起,卻在登記前的最後一段時間因三觀不合而破局,殊為可惜。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左起)、獨立總統參選人郭台銘、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柯承惠攝)

一、前言

2023年11月10日,在風傳媒的「2024年台灣大選的老少配與藍白合」一篇文章中,作者就已說明由於大小黨的認知不同,老少配不被祝福,若再加上小黨領導人的善變及講話過以尖酸難獲眾望,各黨須即早自作籌謀,果真是在半個月後的最後一場在野黨協商中,大翻車的結局不幸言中,惜這樣的說法少有人可以體會,也見證了學者專家之言亦值得大家參酌,決策者胸有成竹固然甚佳,但未雨綢繆更是必要考量,事業合作如此,婚姻結合如此,政黨合作亦如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藍白合破局

在下架民進黨已成為大部分國人的期盼下,第十六屆總統大選的政黨藍白合問題可謂高潮迭起,卻在登記前的最後一段時間因三觀不合而破局,殊為可惜;唯藍白不合的原因不在於下架民進黨的理念不合,而在於領導人的過度自信與自以為是,特別是小黨領袖自視甚高,對友黨頤氣指使,言談之間常將逼婚說、猴子說、選不上說…等掛在嘴邊,但同時又談下架民進黨是在野黨的最大共識,也接受馬前總統的見證…等,在多次磨合下,眼看藍白合在即,卻又在最後的臨門一腳而改變決策,小黨領導人翻臉如翻書,把大黨領導者耍得團團轉,戲台上雙方主角戲碼隨時在變,戲台下卻是一頭霧水,不知大小黨的盤算到底為那椿,但最終則是如作者所預期的「不合」而結束鬧劇。

2.誰是誰非與大是大非

若從藍白不合的結論上來加以推論,其實在雙方代表的討論過程中,小黨主席早有定見,因為自始至終,都僅是利用藍白合的議題來刷小黨的存在感,以及領導人利用其個人機智與大眾議題來創造自己的聲量,增加自己的能見度,並藉以拉抬小黨的聲勢,創造自己大選的利基,也藉以擴大小黨生存的空間。

小黨領導人深知「打蛇七寸,隨棍再打頭部」的哲學,而這種打蛇棍法確實也讓大黨難以招架,大黨為了顧全大局而忍氣吞聲,唯當大黨「是可忍執不可忍」而拂袖而去時,小黨在錯愕之餘,也讓關心國事者五味雜陳,下架民進黨本是大部分國人的共識,藍白合也是較佳的解方,然而,大黨雖是一片真心,卻喚不回小黨的真情回報,在「共利結構」的執政團體具有三成鐵票的事實難以打破僵局的情況下,可以預見的是藍白兩黨俱傷,漁翁得利,而飽受經濟生活困頓與疲累的國人卻完全無法置喙,最後仍不免讓國人望藍白不合而生嘆,人民又豈真是總統的頭家?

小黨成立不到五年,便可與百年大黨平起平坐,應是主客觀的大環境因素所造成,蓋因在當前一黨獨大,並囊括所有資源,貪瀆案件層出不窮之際,也是民怨四起之時,小黨主席善用大環境因素,因勢利導,加上其頭腦清晰,談話便捷,能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話語收服人心,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當其在許多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參與總統大選時,在首次的民調中就與大黨平分秋色,而讓他大為振奮,曾自言「他不知大黨的候選人竟是這麼好打」,在自鳴得意之時,亦對大黨候選人有了輕視之心,這在其後的「選不上說」,更能顯示其對大黨的不敬與輕忽,因而一再認為「他比較受歡迎、比較有潛力、比較有機會黨選…」,卻未想到其後勤資源有限,孤軍奮鬥難成其大的困境,而小黨的狂妄自大,即建立在其認為大黨若無他的協助必敗無疑的假設前提上,而這種過度自信與盲目樂觀交雜的想法,也讓他對大黨及其候選人的禮讓視為理所當然,並經常以輕率刻薄的談話為能事,終導致藍白合的破局。 

唯藍白不合既已成定局,誰是誰非已不重要,問題是小黨的作法不符合人民的祈望,人民只看到大黨的唯唯諾諾與小黨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戯碼,對於大部分國人所希望的政黨輪替卻是視若無睹,「大是大非」的至高形象被「誰是誰非」的錯覺所蒙蔽,是耶?非也?

二、藍白合的理論依據

一般而言,藍白合的主要前提是下架執政黨,當然這也與藍白兩黨的各有盤算有關,大黨意在重返執政,小黨意在壯大在野黨的地盤,並拉升其在政黨中的地位,而這一切都與雙方的領導人之決策模式有關,亦有其理論依據。

1.領導人的過度自信

在政黨體系中,領導人的性格影響其統御能力的良窳,而過度自信則是領導人經常存在的一種心理偏見。所謂過度自信理論(overconfidence)是指由於受到諸如信念、情緒、偏見和感覺等主觀心理因索的影響,人們常常過度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機率,而其過度自信所引發的過度自信效應,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主觀信心遠大於客觀準確性,特別是當領導人的信心相對較高時,所可能產生的錯誤判斷。另外,過度自信的心態常與盲目樂觀相結合,而盲目樂觀(Unrealistic optimism)是一種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情可能性總是較小,自我感覺良好,並且不相信現實的不利因素,而會不知不覺地收集和綜合關於他們預測的事實,以支持他們想要的結果,而兩者交相交夾下,便易造成自我膨脹心理,並無法達到相互合作的目的,故知藍白破局源於領導人的過度自信與盲目樂觀。

2.小黨的邊緣政策湊效

在國際政治中,邊緣政策(Brinkmanship)是指在冷戰時期用來形容一個近乎要發動戰爭的情況,也就是雙方幾已到達戰爭邊緣,從而說服對方屈服的一種戰略術語。在敵我對峙時,邊緣政策被視為是一種有效的政策,例如核戰爭可以相互保證毀滅的前提下進行,此時一方就會以「核」來威懾雙方,讓雙方都能保持克制;在冷戰時期(1947-1991),這項政策是惡化蘇聯和美國關係的一種重要策略。而在討論藍白合的過程中,小黨即充分利用邊緣政策,讓大黨了解沒有小黨的協助,大黨無法重返執政之路,而小黨的邊緣政策也確實湊效,並讓大黨對小黨的不合理需求予取予求,直至協商破裂為止。

三、藍白不合的理論說明

2023年11月23日,在經過多方協商後,藍白政黨結合破局,大部分的人將其歸罪於領導人的不誠信及其所屬政黨的鷹派成員之操弄,小黨主席在反覆思考而無法拿定主意之際,基以其善變個性,大概也未想到藍白合的初衷會有突然轉變為藍白不合的結果,而當大黨不再戀棧時,小黨存在的空間也就愈來愈小了,因此,有人將此一結果視為是狂人(瘋子)遊戲或膽小鬼賽局遊戲,而其主要原因則來自於小黨領導人過度自信之下的失策,且有其理論依據。

1. 狂人理論 

顧名思義,狂人理論是狂妄自大的領導人,以不合常理的態度所推出的一種決策行為,亦即為政者為獲取國家利益或迴避不利益而表現出非理性,甚至被認為「瘋狂」的好戰姿態,俾便嚇阻或強制對手的一種策略運用,又稱為瘋子理論(Madman Theory)。

1517年,義大利的政治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尼科洛•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認為,有時模擬瘋狂是非常明智的;1962年,美國物理學家、數學家、未來學家赫爾曼•卡恩(Herman Kahn)在其出版的《思考不可想像的事情》書中亦指出:看起來有點瘋狂,可能是讓對手退縮的有效方法。兩人的分析可視為是瘋子理論的先驅。

然而,狂人理論雖有其理論依據,但並未形成重要學說,因為根據社會科學分析的假設條件,那就是人是理性的,雖然行為經濟學派已認為人是有限的理性,而非完全的理性,但每個人卻都寧願相信人的決策行為都是理性的,一如人都是自私的一樣,唯在現實社會中,「人是理性」的假設條件與事實不合。如在實務探討上,談論狂人理論必須提及美國第37任總統(1969-1974)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的外交模式,因為該理論即是源於美國總統尼克森所提出的一種外交策略,他因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水門醜聞而下台,唯其外交模式卻已引發對伊朗、北韓等國的模擬與追隨。

另外,「狂人理論」的外交策略是指以狂人的態勢,表現出非理性非確定性,充滿不可預測性,且傲慢自大,以此鎮住對手。因為對手感覺到你的非理性瘋狂性不確定性,估計什麼紅線都敢逾越,且什麼事都敢做,就不敢對你輕舉妄動,而這種瘋狂行為就有可能讓對方讓步。觀之這次大選的藍白合談判,小黨就是充分利用「狂人理論」的精髓來達到獲取最大利益的目的。

2.膽小鬼賽局

在賽局理論中,膽小鬼賽局(the game of chicken)是一種有趣但又危險的心理爭戰遊戲,又稱為懦夫賽局、小雞遊戲,亦可稱為鷹鴿賽局(hawk–dove game),或雪堆賽局(snowdrift game),是賽局理論中兩個玩家對抗的模型,模型中說明,一個玩家讓步,對於雙方都有好處,而玩家的最佳選擇主要取決於其對手會做什麼反應:如果對手讓步,那另一方就不應該讓步,但如果對手不讓步,另一方就應該讓步。在這種情境下,唯有不讓步者才能成其大,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命者為大」。為顯示出競賽者的勇敢或儒弱,因此,此一賽局模型又稱為懦夫遊戲(The Game of Chicken),是政治學和經濟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競賽模型。如在本次藍白合的競賽中,小黨的「不要讓您選上」之政策性做法讓大黨投鼠忌器,也是種下大黨在賽局中淪為膽小鬼的原因。

四、民心轉變與民調逆轉

藍白不合以後,國內大選生態隨即發生重大轉變,說明如下述。

1.三強鼎立成定局

若依「狂人理論」的內容與實務經驗,當可瞭解在藍白合的競合過程中,小黨領導人即充分瞭解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藍白合有利,且小黨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因而利用大黨急於重返執政之路的需求與矛盾,充分體現其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再以不合現實比例的要求換取其最大利益(如藍白會中的六大共識),奈何因為主戰派的利益考量,身為小黨且善變的領導人卻在最後關頭選擇轉身離去,也讓藍白不合成為定局,雙方亦隨即宣布其搭配人選,加上郭台銘先生為促成在野黨的融合,並達到下架民進黨的目的而在登記前宣布退選,而讓台灣第十六屆的總統大選成為三強鼎立的局面。

2.民心轉向與民調逆轉

藍白合破局之後,大部分國人歸罪於小黨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同時也因為不甘黨魂受辱而激起大黨的同仇敵愾,黨員回流者眾,因而呈現民調逆轉的現象。

2023年11月21至23日,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公布的總統大選追蹤民調,在三組總統參選人情況下,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僅以31.4%維持領先,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31.1%緊追在後,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25.2%居末,且「賴侯」兩人僅差0.3%。同月23日,藍白合在君悅飯店破局後,網路媒體《鏡新聞》於11月24日和25日,委託大地民意研究公司進行調查後公布總統大選民調,結果顯示,民進黨賴蕭配以30.5%支持度,領先國民黨侯康配的28.7%、民眾黨柯盈配的22.1%,另有13.9%的受訪者尚未決定。而聯合報的調查則是賴蕭(31%)、侯康(29%)、柯吳(21%),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賴侯的差抽樣誤差在範圍內,顯示大黨在飽受小黨欺凌之後,已有大幅回籠的趨勢,並逐漸與綠黨平分秋色。

3.藍白不合對大黨有利

政治變化詭譎難辯,唯藍白不合對大黨有利,對小黨不利,這是理論,也是事實,前者是小黨失去其大黨的後援,難成其大;後者是民氣可用,氣勢到,則人到財也到,而從藍白不合後的民調,亦知小黨自認為民調較高的看法在藍白破局後不攻自破,並己發生重大轉變,而若因此而激發藍營的團結意識,對藍營而言,藍白不合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所謂「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藍白合與不合的過程見識到了「離您十分鐘的政治現象都是不確定」的常理,唯領導人的決策所影響的不僅是其個人而已,還影響到其所屬政黨的日後發展,不得不慎。

由是觀之,到底誰才是膽小鬼?誰才是瘋子?聰明如您者應知其一二。

*作者為不動產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