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邦觀點:2023年的裕隆城與廣州車展

2023-11-25 07:00

? 人氣

新店裕隆城。(資料照,陳昱凱攝)

新店裕隆城。(資料照,陳昱凱攝)

11月中趁著在新店參加會議的機會,參觀了據說是萬眾矚目的裕隆城,在還未開幕前,住在新店的親戚便不斷地誇讚即將開幕的裕隆城多好多好,不但有誠品,還有各種餐廳,時尚名店。參觀之後果然如親戚所說,空間寬敞,設計舒適,符合都市中產階級嚮往的溫暖簡單風格,裕隆城據說是裕隆集團的轉型力作,是這個台灣老字號企業的華麗升級或是翻身一搏,裕隆城的建立對裕隆集團的經營自然是立竿見影的,裕隆股價從2022年到今年漲了快要一倍,裕隆的經理人和投資者荷包滿滿的情況下,誰還會記得裕隆的本業其實是造車的,裕隆還是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奠定所謂台灣本土車廠一哥的位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53年裕隆的創立者嚴慶齡響應政府的號召,朝著自研引擎,打造民族車廠的理想創設了裕隆,在鼓勵自主車廠的前提下,政府大手一揮以接近贈送的方式將如今新店裕隆城的大片土地劃給裕隆,為了扶持裕隆,政府對進口車設立了各種限制,從關稅到總額,裕隆也曾經真的打造過中國民國第一部自主車品牌飛羚,雖然從引擎到懸吊系統都是從裕隆的合作廠日產移植過來,1986年銷售的飛羚成為當年的爆款,在官媒大力的宣傳下,飛羚引起的愛國行銷盛況比現在中國大陸華為的產品只高不低,然而誰想到沒幾年後,飛羚的問題不斷,最終停產,年輕一代的民眾幾乎完全不知道飛羚,在裕隆新品牌納智捷問世前,有好長一段時間裕隆都只是日產的代工廠商,靠著不斷翻新一些小地方的舊款式車型,裕隆的小日子過得倒也算是舒適,納智捷品牌問世後,裕隆曾經一度雄心壯志,力圖問鼎中原,2010年與中國大陸的東風車廠合作在中國大陸引進納智捷品牌,沒想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納智捷車系的種種問題很快成為大陸網民嘲諷的熱門梗,納智捷收穫的各種稱號洋洋灑灑,比如說百公里三個加油站,諷刺其驚人的耗油量,二手車商心中的珠穆朗玛峰,嘲笑沒有二手車商敢於挑戰販售二手的納智捷,當2020年納智捷敗走大陸市場時還創下了前所未有的單月銷售量為0的記錄。

1986年上市的飛羚101成為展覽一大亮點(圖/裕隆汽車提供)
1986年上市的第一部自主車品牌飛羚。(資料照,裕隆汽車提供)

裕隆在汽車業曾經也是銳意進取,企圖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爭奪一席之地,由於傳統上汽車產業的生產鏈複雜龐大,一旦產業成功,便能帶動大批中下游的產業,因此汽車產業一向被視為是工業化的明珠之一,能夠自主生產汽車重要零件的往往都是工業強國,美日歐以及後來的南韓基本上都是具備強大工業體系的國家,其中能夠生產引擎,變速傳動箱等關鍵組件的國家更是只集中在美日法德英和前蘇聯等國家,裕隆採取的策略也跟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廠商相似,通過引進外企建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先做下游的組裝工作,通過學習模仿,找機會努力擠進生產鏈的中游甚至上游,這個過程就是眾人耳熟能詳的產業升級,產業升級的重要性決定了一個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的水平,為什麼美歐等國給人不需要認真工作就能賺取比發展中國家更高的工資原因就在於其佔據了多數工業生產鏈的上游以及對金融體系的控制,從產業升級的角度來說,裕隆以及背後的台灣汽車工業無疑是失敗的,六十年的奮鬥,裕隆依舊沒法掌握關鍵技術如引擎和傳動箱的生產,甚至連整合的技術都不具備。

在裕隆從車廠部分轉型為地產開發和文娛事業時,11月中舉辦的廣州車展匯聚了當前中國大陸數十家汽車製造商,參展的車商和新車型都創下了歷史的紀錄,同時最新的出口統計數據(10月份)中國以400多萬的汽車出口超過了日本的300多萬輛,在2023年還剩下兩個月的情況下,中國今年全年汽車出口數超過日本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或許有人會說,這其中可能多半是外來品牌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產的,事實是中國本土汽車佔中國市場的銷售量也在今年超越了外來品牌和合資車廠,出口的汽車也以本土車企如比亞迪,吉利等為主,中國本土當前車企堪稱一哥的比亞迪在今年十月份的汽車銷售量首度突破單月30萬部,今年全年的汽車銷售量往300萬台邁進,單月30萬的銷售量相當於台灣全年所有汽車銷售量,而納智捷從2011年到2020年在大陸的總銷售量也不過20幾萬部。

台灣的所謂中國研究者們一向對中國的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嗤之以鼻,認為中國的科技不值一提,比如說有位從中國研究轉型的著名台派大師就在2019年美國開始封鎖中國芯片發展時自以為是的算了個數,他說中國的芯片生產和台積電有四五代差距,只要台積電一直研發,那麼中國就「永遠」不可能追上,這位大師的數學和對科技理解的膚淺可以和那位說出1枚飛彈70%攔截率發射3枚就有210%的將軍相提並論,不到三年的時間,華為就突破了封鎖,使用新的麒麟芯片的Mate60系列已經註定留名青史,中國的車企不但在數量上開始超越傳統強國,在質量上也走出了自己的技術路徑,從新能源車作為突破口,眾多的中國高科技公司加入了這個行列,除了比亞迪外,今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華為旗下的車系,例如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AITO)車系,今年推出的M7,改款的M5以及即將上市的M9不斷打破自己的銷售記錄,其中令人驚奇的就是其超高度的智能駕駛能力,在目前諸多測試和用戶的實際體驗中,華為的新車系的智駕能力遙遙領先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諸多車廠,甚至還具有無人駕駛的情況下自動尋找停車位以及從停車位自動啟動接人的能力。商業嗅覺靈敏的世界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旗下有Chrysler, Dodge, Peugeot, Fiat等品牌)在10月份投資了15億歐元認購了中國新能源車廠零跑20%的股份,鑒於Stellantis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有限,更多的觀察者認為這是其對於中國廠商技術優勢的肯定。

台灣的裕隆城是裕隆轉型的代表,也是台灣產業升級失敗的代表,2023年的廣州車展是中國諸多車廠的科技展示會,也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開端。誰還記得幾年前郭董的富士康聯手裕隆要打造電車平台,如今此平台的發展如何?是不是還是只能在台灣依靠政府的扶持?當台灣還被所謂的半導體護國神山迷惑,安分地在既有的全球生產體系幹著耗能寡利低端的工作,同時為核心國家輸出自己的人才,對岸的科技業已經開始輕舟已過萬重山,挑戰星辰大海了。依賴訊息不對稱在台灣吃香喝辣的所謂中國專家們也終會面對海水退潮誰沒穿褲子尷尬的一天。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