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下週要見習近平,兩人如何處理台灣問題?葛來儀分析:美國不會做出新的承諾

2023-11-09 12:00

? 人氣

拜登與習近平。(美聯社資料照)

拜登與習近平。(美聯社資料照)

各界矚目的「拜習會」很可能於下週在美國舊金山登場。本週,雙方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一系列談判協商。那麼這場峰會可能給美中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能否有任何突破?美中各自又想從中得到什麼?

正值美中兩國領導人可能將在舊金山舉行會晤之前,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週三(8日)表示,中國已準備好與美國舉行「各個級別」的會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韓正:願同美方加強「各層級」溝通對話

據法新社報導,韓正8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彭博新經濟論壇」上發表講話時表示,最近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高層會晤發出了兩國關係正在改善的「積極信號」。

他說:「我們願同美方加強各層級溝通對話,推進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美國白宮10月31日稱,拜登預定11月在舊金山峰會期間與習近平展開建設性對話,但未提供更多細節。

而據日本共同社8日引述不具名的美國高級官員的報導,習近平與拜登計劃於11月15日在舊金山會面。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週三回應時,並沒有證實這一消息,只說雙方都同意朝着實現舊金山元首會晤共同努力。他還說:「同時,『通往舊金山』不會是一馬平川,不能靠『自動駕駛』。雙方要切實『重回峇里島』,把兩國元首的共識真正落到實處,排除干擾,克服障礙,增進共識,積累成果。」

白宮:不期待拜習會給美中關係帶來突破

目前,美中雙方都在緊鑼密鼓地爲預期的舊金山拜習會做鋪墊。本週四和週五,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將在舊金山的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財長會議前,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美國前國務卿、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上週也與中國氣候特使謝振華在北京舉行了會談。

不過,據美聯社引用一位熟悉會議規劃的人士透露,白宮預計這次拜習會不會對兩國關係帶來重大變化。這位匿名人士還表示,美國認爲雙方在會晤後將能夠發表一些「溫和的聲明」,但兩國關係的根本分歧仍將維持不變。

專家:美中之間根本分歧無法改變

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告訴本台,「從美中關係的本質上來看,恐怕不會有什麼大的突破,一些基本事實是拜習會無法改變的。第一就是美中兩國有非常嚴重的價值衝突,而且有戰略上的衝突,這種戰略上的競爭和價值上的衝突將是持久的。」

楊建利分析,任何微小的關係調整都不可能改變雙方關係的本質,但同時,美中也有很多議題需要面對。

 「比如說台灣問題,中國劃得最紅的紅線……美中可能都有願望在台灣問題上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楊建利分析,美中都很清楚對方意圖,但也都不想走向擦槍走火,因爲雙方目前階段都不想走向戰爭。

不過,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本台,她不認爲美國會在台灣問題上向中方做出任何新的承諾:「拜登總統肯定有可能重申美國的政策,並重申他過去對習近平所做的聲明。但我認爲我們不會聽到任何根本性的新消息,特別是因爲現在正值台灣選舉前夕。 美國決心保持中立,不會對台灣任何特定候選人表示支持。」

葛來儀也認爲這次拜習會不會讓美中關係重啓,但是預計雙邊關係還是會有一些進展:「美國希望恢復兩軍對話,部分原因是美國擔心兩國軍隊之間可能發生意外。而且去年雙方的對話很少。」

葛來儀還指出,美國希望中國恢復執法合作,特別是在禁止芬太尼的問題上,美國非常關切。美中政府部門還就很多問題建立了工作組,美方希望維持一系列對話渠道。而中國方面可能會要求美方放鬆對華技術限制。 但她認爲,美國相關政策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葛來儀總結說:「我們(美方)想證明,我們實際上可以管理我們的分歧。 我認爲這是美國對於峰會的主要目標。」

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本臺,她不認爲美國會在臺灣問題上向中方做出任何新的承諾。(視頻截圖/布魯金斯學會官網)
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本台,她不認爲美國會在台灣問題上向中方做出任何新的承諾。(布魯金斯學會官網)

楊建利還談到,在俄烏戰爭、以哈衝突問題上,美中都需要協調,因爲中國在這些方面都扮演着不可忽視的角色。人權問題肯定也會在會談中被提出來,但估計不會有什麼結果。此外,貿易問題可能是這次會議比較重要的突破口。美國也會提出氣候變遷等議題,但中國能在多大程度上合作還都不確定。

「戰狼外交」爲何降調?專家:中國經濟外交都受挫

最近,中國一改以往「戰狼外交「姿態,對外界頻頻釋放緩和論調。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本週訪華時就受到北京的盛大歡迎,習近平微笑承諾,中澳兩國可以成爲「值得信賴的夥伴」,總理李強還開玩笑,稱他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帥哥」。

楊建利分析,兩個主要因素導致了中國外交姿態上的轉變:「第一就是中國的經濟問題。中國幾次想要去激振,但都沒什麼太大效果。」  他認爲,經濟問題依然是習近平最主要的議題,而要想提振經濟,如果繼續和全世界進行戰狼外交,則會非常不利。

此外,楊建利說,前幾年的「戰狼外交」沒有讓中國得到好處,反而讓中國處於更加不利的狀態。以美國爲首的區域國家,在中國的家門口已經形成了幾個圍堵中國的「小圈子」。這都迫使中國改變態度,以便在經濟、外交上獲取更多利益。

美中關係會「止跌企穩」?

中國外長王毅日前訪美時曾表示,希望推動兩國關係「止跌企穩」,儘快回到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軌道。

對此,楊建利的看法是:「止跌是有可能的,但你不要期望回升多高。因爲兩國關係的基本性質無法改變,這就造成了兩國關係不可能真的好。」  他認爲,美中關係還會有合作,但是誰也沒有能力改變雙方關係以「競爭和對抗」爲主的態勢。

葛來儀則認爲,穩定雙邊關係是本次會議可以預期的。中方從本次峰會上肯定會得到對其領導人的尊重,以及與拜登總統的深入對話機會。同時,最近也看到中國國防部長及火箭軍兩位領導人被免職,所以習近平在國內有很多事情要處理。

「中國確實需要與美國建立更穩定的關係。 我認爲這只是一種戰術轉變,而不是戰略轉變。 我們將看看它會持續多久。」葛來儀說。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