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政治人物學倫案背後的反思—到底什麼是抄襲

2023-11-13 05:30

? 人氣

筆者質疑,當這些政治人物學倫事件落幕後,教育部的行動有更加速嗎?(資料照,盧逸峰攝)

筆者質疑,當這些政治人物學倫事件落幕後,教育部的行動有更加速嗎?(資料照,盧逸峰攝)

近一、二年牽涉到政治人物的學倫事件,被以誠信問題而躍上新聞的版面,往往衝擊選情,甚至成為政論節目的主題,檢舉與被檢舉雙方人馬更是在媒體上進行一連串的攻防與辯論,牽動選情的走勢,最明顯的案例之一就是林智堅的論文事件。其他如蔡璧如和許淑華等人,論文事件也成為媒體焦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這些政治人物的學倫事件觀察,檢舉人都在事前先進行論文比對或相關資料判斷,再以抄襲為理由向大學進行檢舉,但在相同的抄襲檢舉理由下,但每個大學的學倫會審理結果,不盡相同,例如,蔡璧如的論文遭到檢舉,經過德明財經科大學術倫理審議委員會(簡稱學倫會)的審理,認定確實有違反學術倫理,並建議撤銷碩士學位。但許淑華的論文,經過逢甲大學學倫會的審理,確實有「不當引述」,但未達違反學術倫理情節重大應予撤銷學位之程度。而蔡適應的論文遭到檢舉後,原本台北大學學倫會審理認定應撤銷學位,但透過他個人向校方申訴之後,改為不需撤銷蔡適應博士學位,但在限期內補正論文。

關於政治人物論文事件,檢舉一旦成功,被檢舉人誠信出問題,在政治生涯上影響很大,如蔡璧如立即辭去立委職務。檢舉不成功,如潘孟安論文事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認為違反學術倫理案不成立,無須撤銷學位,但必須重新修正論文,再向國家論文圖書館進行抽換,然而王鴻薇再舉證潘孟安於限期內未完成論文抽換,潘孟安本人應該如何處?

雖然說政治人物學倫事件躍上媒體,但回到依法行政的原則來處理是正確的,避免各方政治人物在媒體上的放話,也展現法治國家維護學術自主的決心。其實教育部有制訂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學倫原則),而各大學根據此學倫原則訂定處理學術倫理事件的相關規定,例如,大學在收到檢舉案件後,學倫會接受檢舉並進行審理,然後再做出判斷,這是目前的做法。

然而,目前政治人物所牽涉到學倫案件的爭議點之一論文抄襲,到底目前學界對抄襲有無某種共識,足以作為做未來教學和指導論文寫作的方向,避免抄襲情形一再發生呢?因為,每個大學的學倫會判斷結果並不一致,如確認論文確有瑕疵,但未達撤銷學位標準,那論文有瑕疵和達到違反學術倫理的界線何在?因為論文抄襲一旦確定除了撤銷學位以外,那當事人是否構成侵害他人的智慧財產權?總之,在這些政治人物論文事件落幕後,到底有沒有去反思背後意義,作為大學未來在教學的方向呢?

從學位取得的過程來思考政治人物的論文抄襲事件,才能釐清問題核心。首先,學倫事件要成立是被檢舉人已經獲得學位,特別是碩博士學位。因為大學教授知識的專業性,大學依據學位授予法授予學位,這說明我國大學授予學位是依法行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