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公民軍人的觀點看回復一年期義務役

2023-11-07 05:40

? 人氣

筆者認為兵役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回復一年期的義務役,是刻不容緩的舉措。(美聯社)

筆者認為兵役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回復一年期的義務役,是刻不容緩的舉措。(美聯社)

近年來,臺灣一直處於亞太地區的風口浪尖。作為一個秉持民主原則、致力於維護自主地位的國家,臺灣一直面臨來自中共的嚴重挑戰。因此,台灣的國家安全一直是政府和民眾高度關切的核心問題。最近政府對兵役制度的調整,特別是將義務役的役期從4個月延長至1年,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和爭議。然而,這一決策的核心目標是確保國家的安全,尤其是在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格局下,臺灣面臨的挑戰愈加嚴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兵役制度的實質

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根本性問題:服兵役的實質是什麼? 歷史上,兵役一直被視為統治權的一部分,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當兵」的特權。 在中世紀,只有貴族才有資格參加上戰場打仗,這是他們的特權;那些願意冒險流血、為他人擔當風險的人,才有資格被認定為統治者的一員。這意味著,「服兵役」本質上是一種「特權」。

自由公民、常備兵役與共同體

而在現代社會,兵役已經不再是專屬於貴族的特權。法國大革命瓦解了舊貴族,以自由公民為主體構成了數量龐大的常備軍,常備軍的出現則極大擴充了公民數量;在這裡「公民」首先指的是參軍上戰場的人,然後才是享有選舉權的人。 兵役制度為男性普選權的確立鋪平了道路,一戰的全面動員體制,則始為婦女帶來了選舉權;因此,一個國家的國民權利與是否服兵役是緊密相關的。兵役成為了判斷一個人是否為共同體成員的基本標準。

臺灣兵役制度的變遷

而回顧歷史,臺灣的兵役制度經歷了多次顯著變革。 從上世紀50年代實施徵兵制開始,臺灣的兵役制度逐步演化。尤其在1967年至1986年期間,政府為反攻大陸而實施了陸軍第一特種兵(陸一特)制度,將裝甲兵、通信兵、炮兵、工兵、兵工等5個兵科列為第一特種兵。這些兵科的義務役士兵在完成當時規定的陸軍2年役期後,還需額外服1年的臨時召集令,實際役期達到3年。然而,隨著民主化進程的推進,早期為反攻大陸而設計的兵役制度和軍隊結構開始受到檢討,兵役期限逐步縮短,顯示出我國的兵役制度一直在根據國家需求和政治環境進行調整。

弱化國防的四個月軍事訓練役

隨著政黨輪替,兵役制度再次變得複雜。在2013年,馬政府將兵役制度的役期縮減至4個月,這一舉措引發了爭議,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無法提供足夠的軍事訓練。此後,政府開始積極探討兵役制度的改革,特別是考慮到中共的軍事威脅,以及美國情報部門對臺灣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警告,這使政府必須強化國家的整體安全,因此提高兵役制度的效能成為當務之急。

回復一年期義務役的必然性

在這種背景下,2022年12月,蔡政府宣佈將兵役制度再度調整,將義務役的役期從4個月延長至1年,並提高士兵的月薪。 這一決策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同時也受到親中政黨的抨擊。然而,政府明確表示,這是為了確保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以因應不斷升級的威脅。這一調整不僅反映了當前台海局勢的嚴峻,也象徵著臺灣人民不怕中共強權威脅的堅定決心。

結語

兵役制度的變革雖然是複雜且有爭議的議題,但在中共不斷增強其軍事實力,威脅台灣獨立地位的背景下,臺灣的國家安全需得到更多關注。兵役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回復一年期的義務役,是刻不容緩的舉措。這一決策不僅牽涉國家的安全,也關係到臺灣未來的發展。我們應繼續密切關注這一議題,支援政府政策,以確保臺灣能夠維護和平、繁榮以及自主地位。

*作者為軍事研究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