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老師如何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2023-10-23 05:50

? 人氣

學校教育最大的功能是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圖/菁英國際提供)

學校教育最大的功能是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圖/菁英國際提供)

臺灣的學子繼「鮭魚之亂」之後,又引發了「白飯之亂」。前者是學生主動響應的,因為壽司店說身分證有鮭魚的名字通通不用收錢,所以造成學生紛紛改名字。至於後者,根據《風傳媒》懶人包整理報導[1],引發原因是臺北科技大學的資訊與財金管理系暑期營隊(簡稱北科大資財營),在活動結束之後一行27人前往「大道創意料理快炒」用餐,把餐廳內的兩大桶白飯吃光光,卻又在網路留下一顆星的負評。後來系主任也主動發聲:「誰不會犯錯,但一定要勇於認錯道歉,請酸民別再酸。」同時他又說:「你們要說資財系是吃飯系,我欣然接受;因為我們系畢業的校友,本來就可以飯吃的很多很飽,謝謝!」。經過眾多媒體報導後才造成如此轟動的新聞,也導致老闆以關店收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社會上發生了好幾件學生造成的大新聞,網路上不乏正反兩面的討論,有人支持學生,也有人罵學生,無論如何,臺灣的社會從來沒有像這些事件讓學生們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版。事件之後,我們應該好好探究到底學生們怎麼學習處事為人的道理?換句話說,學校真的可以提供學生們學習如何為人處世的場域嗎?

傳統之中,臺灣有很多從農業時代就保留下來的應對進退美德,例如,老一輩的人常常說「受人之恩當湧泉相報」,也就是說,別人幫助我一口糧食,我就要還對方一斗。甚至,我們常常會看到老一輩的人在餐廳用餐後搶著付錢。但是,年輕人的價值觀可不是這樣,他們通常會反過來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特別是強調自己的權益有沒有受損,也會更積極去保護自己應該獲得的部分。當年輕人遇到不平待遇,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是不是吃虧了。再加上現在政府很注重學生的權益,開放很多管道讓學生申訴,一旦學生覺得自己的權益受損,就直接往教育部申訴,然後上級一紙公文就讓學校忙著寫不完的報告。如果學校要教如何做人的道理,勢必會跟現行學生的價值觀有所牴觸。

另外,做人的道理能夠在學校習得嗎?學校教育最大的功能是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例如,醫學院最大的目標是傳授學生各方面的人體知識,然後透過醫院實習從指導教授學到臨床的功夫。成功大學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曾經清楚地定義「醫學倫理」[2]:「做醫生是奉獻的,不是搖錢樹,不要只是向錢看。我在美國看到世界日報,說美國的醫生也是向『錢』看的風氣越來越盛了,『紅包』滿天飛。」要成為黃院長口中能夠奉獻的醫生,只有在學生時代不斷磨練培養足夠的定力,才能在真正成為不會總是用紅包的大小來選擇病患的醫生。

屏東一名數學老師猥褻小六女童。(圖/翻攝自Unsplash)
臺灣的學子繼「鮭魚之亂」之後,又引發了「白飯之亂」。(圖/翻攝自Unsplash)

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之下,這些無形的為人處世道理如果被認定為很重要,最終的命運還是會被設計成一個必修的課程,學生因為又多出沉重的必修課,紛紛想辦法走後門,只為了趕緊畢業。像論文抄襲的事件,根據教育部統計[3]5年內(107-111年)已經撤銷24件學位論文,政府為了防止學生層出不窮的抄襲,設計了「學術倫理課程」,要求所有大專院校的學生跟老師都必須取得6小時的證明。但是,通常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生為了準時畢業,他們會互相傳遞正確答案,甚至組織互助會,登入同學的帳號幫忙回答。連學術倫理學生都用速成的方法去拿證書了,遑論修學分或者撰寫碩博士論文。

其實,家庭教育如果夠強壯,學生到學校讀書之後,並不需要再讓老師重新教為人處事的道理。如果外在條件夠理想的話,學生到大學階段就足以全心投入準備課業,再搭配良好的操守品性,將來畢業後求職一定是如魚得水。可是,學生們進學校之前不一定都有機會接受充沛的家長良好的身教與言教。例如,學生為了要獲得最新型的蘋果手機(通常價格在臺幣3-5萬),寧可上網援交,用身體賺錢以換取自己想要得到新產品的滿足感。另外,學生常常會把三字經掛在嘴邊成為口頭禪,甚至覺得自己並沒有針對某人罵三字經,所以認為滿嘴照看別人祖宗十八代的言詞是理所當然。如果只靠老師要求學生不要上網援交,或者不要滿嘴三字經掛嘴邊,其實成效很有限。

儘管教育部已訂立《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4],但是老師的管教很容易變成「犯法行為」[5]:「……與同事討論這件事,眾人無不搖頭歎息,有人說沒想到自己每天(管教學生)都在「犯法」,有人說乾脆放任不管,而學生也可能有樣學樣,生活常規將更難管理。倘若管制學生違規的生活規範問題,已經變得這般動輒得咎的法律問題,那的確不如兩手一攤做一個裝聾作啞的老師即可,何苦來哉!」

所以多數老師寧可置身事外,也不願意多花心思管教學生了。但是家長可以透過親子之間的互動在適當時機教導學生,這是老師很難取代家庭教育之中家長角色的原因。

而,高等教育裡的大學生們,則因為學校的自由校風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你是送孩子上大學,還是買給他一張最貴的兒童樂園門票?》[6]提到,多數的高中老師灌輸學生「忍耐一下,上了大學就好了」,可是,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卻沒有生活的自理能力,一旦是「早八」(早上八點第一堂課),就直接蹺課。大學生也沒有獨處的能力,下課後就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急忙「揪團」去聯誼夜唱。大學生更沒有時間管理與自主學習的能力,進大學以前學生為了考試壓力讀書,讀大學之後沒有人逼了,卻不斷往聯誼跟夜唱跑,但就是不讀書。

臺灣的教育只注重成績跟排名,過去補習班林立只有一個目的,為的就是幫助莘莘學子們擠進頂尖大學,然後佈置出學校大門口豐厚的大學入學錄取率。但是,很多成績無法評分的隱性條件都直接被忽略了。我們無法給學生豐富的世界觀,所以大家只看分數就來決定一個學生的好壞。我們無法給學生人文素養,所以學生面臨社交問題、文化斷層、道德缺乏、同時缺少創造力。最終,我們的教育造成學生的文化貧困。在此時代,大學生理所當然認為只要都有來上課老師就一定要讓他過關,儘管期中考、期末考、跟報告都不及格。做人的道理其實是學生將來進入職場的軟實力,要培養勤奮、準時、誠實、正直,才不致於到了職場後失足,而能夠學習這些軟實力最佳的黃金時期,也就在大學時代。一旦錯過了,將來到了職場會加倍成本來學習。

 

[1]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828496?page=1

[2] https://tcmc.tzuchi.com.tw/images/NEW/25/n30.pdf

[3]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6438722

[4]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2147&kw=%E5%AD%B8%E7%94%9F%E8%BC%94%E5%B0%8E

[5]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577297

[6]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915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post_mf&utm_campaign=fp_citi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