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總統大選的合成謬論─二選一的難題?

2023-09-13 06:50

? 人氣

2024總統大選最終還是會回到藍綠對決?圖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顏麟宇、林俊耀∕風傳媒合成)

2024總統大選最終還是會回到藍綠對決?圖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顏麟宇、林俊耀∕風傳媒合成)

不管在野勢力如何整合,也不論非綠候選人多寡,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終究會是二選一的局面。兩千萬選民投票的對象固然是個别候選人,他/她們面對的,注定是「中國傾向」對抗「台灣自主」的抉擇,没有模稜兩可的餘地。選舉不是打仗,以「戰争」或「和平」為訴求,不過是操弄恐懼的民粹手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目前的情勢看,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主要是賴清德(民主進步黨)、柯文哲(台灣民衆黨)、侯友宜(中國國民黨)與郭台銘(無黨籍,偏藍)。如果各種民意調查的結果可信,郭台銘其實可有可無,除了佔去發言的新聞版面和時間(往往言不及義),他的參選無關緊要,既談不上攪局,更不至於影響鹿死誰手。他不被邊緣化,已算是一個角色。

路遥知馬力,在四選一的不同民調中,郭台銘都差其他三位候選人一段距離,也没有任何跡象顯示後來居上的能耐。錢多雖然好辦事,郭台銘的代理人再多(包括反目的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没人可以替他跑完總統選舉的最後一里路。從賽跑的角度看,起跑後一路落後的人,根本不可能決定前面跑者的名次。

郭台銘執意粉墨登場,在跑道上亮相,不過是財大氣粗的任性和傲慢:我就是要跑跑看,你/妳奈我何。他錢財滾滾,喊水會結凍,身邊又盡多是不三不四的投機客,一般人也的確拿他没辦法,多少還欠他一份捐獻疫苗的情義。

就算郭台銘退出賽局,跑道的長度和寛度也不會改變。充其量,空間變大了,跟他並肩的人不再礙手礙脚。但是,這種質變難以獨厚特定的跑者(柯文哲或侯友宜),所有人都適用,更何況干擾不到一馬當先的賴清德。事實是,郭台銘一個人尾隨慢跑,又顯得後繼無力,只能寄望於其他人不小心摔跤,尤其是柯文哲與侯友宜。

郭台銘企圖的,自然是要柯文哲與侯友宜陪他一起跑,最好是長相左右。他推出的「主流民意大聯盟」,頂多是一廂情願的幻想與幻象,一方面,郭台銘不懂民意是何物,堅信搶著跟他拍照的市井小民代表「民意」,把市場/商場看成是民意場域;另一方面,他天真的以為拿到籃子裏的就是菜,堅持他的籃子比誰的都大,可以裝進天下東西,游刃有餘。

即使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郭台銘的毛病,甚至無知,在於犯了美國經濟學家Thomas Sowell於2011年出版的《經濟事實與謬論》(Economic Facts and Fallacies)中所説的「合成謬論」(fallacy of composition),亦即,部分是對的,整體也就是對的。他崛起於商界,從而篤信萬界無不可征服,尤其是政界,簡直是盲人騎瞎馬。

郭台銘於2019年,宣稱民主不能當飯吃,唯有市場才是飯碗所在,他的錢財足以養活成千上萬嗷嗷待哺的人口。由2020年到2024年,他突然發覺台灣的民主還是可以當飯吃,令他垂涎的是一碗總統飯,最好讓他整碗捧去。霸道至極,真是吃人够够。

20230907-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走訪艋舺夜市。(蔡親傑攝)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走訪艋舺夜市。(蔡親傑攝)

其實,不只郭台銘自以為是,由柯文哲到侯友宜,再加上不少泛藍的政治人物與學者,都陷入「合成謬論」而不自知。因為在所有民調中,賴清德的支持率維持在40%上下,也就是説,不管其他三人支持度如何分配,大概有60%的選民(所謂的主流)反對賴清德。他們遂一再强調,唯有非綠聯手才能下架民進黨,取得未來四年指點台灣江山的政權。

就候選人來説,不論是柯文哲、侯友宜或郭台銘全以賴清德為敵手,並深信「彼可取而代之」。他們的信念大致無可厚非(政客總是覺得自己不同凡響),三人的支持度加起來也的確大於賴清德的支持率,表面上,合成的力道不可輕視(60%耶)。問題只在於,個别是對的,整體合成後又如何,卻是另外一回事。横看成嶺,側成峰,選民看的,跟候選人看到的,不會是相同景觀。

從選民的立場看,柯文哲、侯友宜與郭台銘 不論以什麽整合的形式推出(誰正誰副無關痛癢),在2024年台灣總統的選舉過程中,1+1+1絶對不會等於3,造成簡單計算的原因是「合成謬論」導至的錯誤思維。三人之間多少具有既排斥又互補的矛盾關係,他們的支持率不全是出自對賴清德的强烈不滿,其間不乏中間選民對藍綠兩黨的「不爽」。

由意識形態分析,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對侯友宜與賴清德堅貞不渝的,應該都是「非黨不投」的死忠或愚忠,不可能相互重疊。因此,侯友宜的選民(支持中華民國或中國的)不會心生二意(頂多不投),改而支持以台灣為主體性的賴清德,反之亦然。在水火不相容的兩個候選人當中,選民的取捨易如反掌,他/她們不會有認知失調的心理障礙(不然,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不可能在2020年總統選舉獲得552萬票)。

至於支持柯文哲或郭台銘的選民就難説了,他/她們不見得是鐡打的粉絲,隨時可以主動或被動改變選擇,對象則有其他三個,如何取捨可能涉及複雜的現實利益、價值判斷與心理認同。以柯文哲為例,支持他的年輕人可能討厭賴清德,但接受侯友宜;或者上了年紀的人不喜歡侯友宜,但不見得厭惡賴清德;也可能兩者皆非,退而求其次,認可郭台銘(讓他當當看)。

20230907-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7日舉行「醫療政策-人權自主 安寧善終」記者會。(柯承惠攝)
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柯承惠攝)

不管是現實或想像,也不談實力如何,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柯文哲或郭台銘好歹代表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或某種選項。從最新的民調看,郭台銘即使只有不到10%的支持率,他的支持者不會全部來自反對賴清德的人,其中應該少不了對柯文哲或侯友宜不屑的人,多少而已。縱然郭台銘的狀況是死馬當活馬醫,有些人就是會把票投給他,一種賭爛的阿Q心態。

比起郭台銘,儘管落後於賴清德,柯文哲一直非常自信總統大位非他莫屬。他當過首都市長,更上層樓,似乎是順理成章。反正,他的參選就宣示一個替代賴清德的可行性,至於是否具有正當性還難説(他的變色和投機最是讓人疑慮的癥結)。依據所有民調,他掌握的力量與侯友宜在伯仲之間,遊走於20%到30%不等。因為兩人争奪第二,卻無損於賴清德的領先地位,柯文哲的支持率顯然不全是瓜分自賴清德,也蠶食侯友宜的支持者。

不管非綠再如何私相受授,或透過權位的分贜(從行政院、部會到立法院),整合的最後形式十足會以藍色旗幟招摇於市。理由無它,我們很難想像,事實上也不可能,一個百年老店的政黨會放下身段,自拆根基,寄居於一家新開張的路邊小攤(唯柯文哲/民衆黨是瞻),或甘願撤下招牌,以妾身未明的姿態上市(臣服於郭台銘的錢勢)。

正因為柯文哲、侯友宜與郭台銘彼此之間多少互不相容,在形勢比人强的局面下,合成的結果不會是1+1+1 = 3,而是勉强被揉和為1,寄托於一個膨脹的拼裝選舉機器,候選人是否能駕輕就熟,便是關鍵。選舉不是接力賽,在四人賽跑中,任何兩人退出,勝下的一人依然必須自己努力跟另外一人比賽,跑不快的人不會因此跑得更快。

總統選舉的規定没有僥倖的灰色地帶,無論是黨或個人,没有誰可以代表兩黨出征,或者一黨推出兩個主要候選人。一旦可能的替代選項消失後,非綠候選人成為一組人馬,打著藍色大旗,勢必演變成一對一的零和遊戲,毫無妥協的空間。

在如此情勢下,2024年1月13日投票前,整個過程無疑會産生微妙的變化,雙方競選的攻防手段不免要重新設計與操作,由具體的兩個候選人好壞(賴清德或侯友宜),進一步凝聚到國、民兩黨的對決,再濃縮到兩種抽象生活方式的選擇。非此即彼,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可能出現意外的和局,或第三者異軍突起。

如果有關認同問題的民調可靠,以「台灣自主」對抗「中國傾向」,就大多數台灣人來説,並非二選一的難題。「合成謬論」恐怕會讓「改朝換代」的期待落空,許多人難免要捶胸頓足。

*作者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名譽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