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灣總統候選人兩岸外交政見 智庫:他勝選對美國是最危險結果

2023-09-10 15:00

? 人氣

2020年台灣大選、選前之夜、造勢(資料照,AP)

2020年台灣大選、選前之夜、造勢(資料照,AP)

台灣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上星期以獨立參選人投入總統大選,這個宣布引起了台灣內外的諸多注意。有美國智庫認為,從美國利益角度而言,與其他三位候選人相較,郭台銘的勝選將是對美國利益「最危險的結果」,不過郭台銘加入選戰也可能造成非民進黨支持者的分裂,這將增加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當選機會。有分析人士說,除非中國對台灣有負面作為,否則兩岸政策應該不會像2020年一樣成為大選主要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部在華盛頓的美國戰爭研究所(ISW)在8月31日的《中國-台灣週報》(China-Taiwan Weekly Update)中分析了郭台銘參選對台灣選舉可能帶來的影響,並介紹了四位候選人在兩岸關係及美台關係的主要政見,以及中國共產黨可能用來槓桿施壓每一位候選人的做法。

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現在有四位參選人,除了無黨籍的郭台銘以外,另外三人分別是民進黨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國民黨的現任新北市市長侯友誼以及民眾黨的前台北市長柯文哲。

郭台銘參選或分裂非民進黨選票

戰爭研究所指出,郭台銘加入台灣總統選舉「可能進一步分裂非民進黨選票,從而增加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贏得選舉的機會」,並稱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就哀嘆說,郭台銘的參選將導致反民進黨的選票分裂,而在郭台銘加入前,國民黨的侯友宜在8月下旬的民調中已經低於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30個百分點,郭台銘吸引的支持者來自國民黨,這表示他投身選舉將傷及侯友宜的勝算。

「從美國利益的角度來看,郭台銘的勝選是最危險的結果。這是因為郭台銘提出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但卻可能損害中華民國主權的最具體步驟,」該智庫說。

戰爭研究所自今年4月開始每週發布《中國-台灣週報》,內容專注於中國共產黨對控制台灣所採取的作為及相關的台海兩岸發展,由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和戰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主要威脅項目主任弗雷德里克·凱根(Frederick Kagan)負責編輯,作者群包括兩個智庫的研究人員。

8月29日截稿的這期《週報》說,郭台銘在8月25日宣布了金門和平倡議,倡議包含了一系列新的民間計劃來推動跨海峽和平,他說他將提供2千萬美元的個人資金來資助這些項目,包括設立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和一個與推動這些工作有關的智庫。除此以外,郭台銘5月還宣布了一個《金門和平宣言》,重申他將在「一中各表」原則基礎上與中國大陸重新展開談判,並以金門作為兩岸新的常設談判地點。

該智庫認為,郭台銘上述立場與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有所不同,儘管侯友宜也希望與中國溝通並降低台海緊張,但他也說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協商」是不實際的,而郭台銘提議的談判「可能提供一個渠道將中華民國的主權交付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過該智庫也表示,如果其他候選人對郭台銘的兩岸倡議表示支持,智庫也會修改它對郭台銘勝選可能帶來危險的評估。

經濟是此次選舉主要議題

對於台灣人如何看待這次選舉各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及美台政策,最近才去過台灣研究當地政治動態和選舉的美國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副主任帕米拉·肯尼迪(Pamela Kennedy )在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說,雖然兩岸政策一直都是台灣總統大選的一個重要元素,但她認為這次選舉的主要議題是經濟而不是兩岸問題。

「當然,許多人的確從這些候選人如何詮釋台灣應該對兩岸關係採取何種政策的角度來看選舉,所以那一直都是一個元素。不過我認為經濟將會是這次選舉的一個主要議題。所以有人說這個選舉是關於中國,就像2020年那次一樣,我不認為這次會是同樣的情況。我認為有一大部分將取決於中國在選舉前的作為,看看是否中國會有許多軍事演習,或是保持較低的姿態。我認為那才會真正影響人們在投票時的做法,」肯尼迪說。

至於郭台銘加入選戰對選情的影響,肯尼迪說,由於郭台銘是最近參選,她對他不像對柯文哲的白營或國民黨的藍營、民進黨的綠營有比較清楚的理解,不過她認為兩個陣營都有其核心支持者,例如認為台灣應該如何與中國接觸、有多少空間可以做更多經濟接觸等等,她認為這才是各陣營在兩岸政策上最主要的區別。

台人對需加強應對中國威脅有共識

「不過整體而言,大家都有一個感覺就是台灣必須改善自己的防衛以便對中國做出安全反應,但其中又有一些微妙的地方。民進黨可能會比國民黨或民眾黨還要持續加快建設台灣的防衛。不過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一樣,因為台灣人都體認到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威脅,台灣必須為自己的安全做出反應,只是更微妙的問題在於像是台灣需要多快速地建立自己的防衛能力?而反過來說,(與中國)有多少的經濟接觸是可以的?那是他們的主要區別,」肯尼迪說。

另外,關於台灣民眾如何看各候選人的美台政策以及是否有疑美論,肯尼迪說,她的感覺是台灣人都認為美國很重要,但那是否反映到美國可靠性的問題就要看你問的是什麼人以及在什麼情況下。

「因為當然有一個問題是美國是否會支持台灣?多快美國可以支持台灣?這意味著什麼?像是美國在一個台海危機的實際反應是什麼?那是一個有微妙差異的問題。我認為許多人都信任美國是一個台灣的堅定夥伴,不過它實際上在一個台海變局或緊急情況、一個危機時意味著什麼,那就變得非常不清楚了,實際上這種非常不清楚的情況在美國也是如此,」她說。

兩岸政策與美台政策中國有施壓點

戰爭研究所在8月31日的《中國-台灣週報》中以圖表列出四位候選人的兩岸政策與中共施加壓力的「槓桿點」:

民進黨賴清德主張:競選主軸是面對中共威權體制必須守護台灣民主;不接受九二共識;中共施壓的「槓桿點」:將賴清德描繪為拒絕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對話,必須為造成台海緊張承擔責任;

- 民眾黨柯文哲主張:推動兩岸對話但不提九二共識,因九二共識已被污名化;中共施壓的「槓桿點」:迫使柯文哲接受九二共識作為對話及台海和平必要條件;

- 國民黨侯友宜主張:推動與中共交流對話;支持九二共識;中共施壓的「槓桿點」:將中共堅持的兩岸經濟融合與政治對話定位為維持台海和平所必須;

- 無黨籍郭台銘主張:推動與中共「兩岸和平協商」;支持九二共識;中共施壓的「槓桿點」:透過「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促成貶抑台灣經濟與安全獨立的協議。

以下是四位候選人的美台政策立場及中共施壓的「槓桿點」:

- 賴清德主張:美台是民主夥伴共同面對中國的挑戰;中共施壓的「槓桿點」:將目前美台經濟與安全合作關係描繪成危及台灣安全的挑釁政策;

- 柯文哲主張:美台協同不需要與中共敵對、呼籲美國支持台灣加入地區經濟組織;中共施壓的「槓桿點」:把和美國深化經濟與安全關係描繪為對中共的「挑釁」;

- 侯友誼主張:支持沒有具體說明的「與美國很好的同盟關係」;中共施壓的「槓桿點」:促使侯友宜避免非官方的美台接觸,如此將進一步在國際上孤立台灣作為實現台海和平的方式;

- 郭台銘主張:擴大與美國的技術投資與夥伴關係;2019年曾發對向美國購買許多武器,目前對美台關係的看法:「不要只談政治和購買武器」;擔憂對美國「不健康的依賴」 ;中共施壓的「槓桿點」:促使郭台銘減少與美國的經濟與安全協作,以此作為兩岸協商所必須。

金門和平計劃的影響

戰爭研究所也分析了侯友誼、柯文哲及郭台銘三人各自都提出的金門和平計劃,因為三人都「視金門為兩岸倡議一個很好的基地」。雖然三個人的和平計劃內容有些不同,例如侯友誼主張從中國進口電和天然氣,柯文哲支持以公投決定建設聯繫金門和中國廈門的橋樑,郭台銘則提出金門和平倡議基金及設立兩岸協商辦公室及相關智庫,但戰爭研究所認為這些倡議的潛在影響可能會擴大中共對台灣經濟的滲透、重啟兩岸經濟融合方案,甚至導致削弱台灣經濟與安全自主的「兩岸和平」談判。

戰爭研究所的《週報》也提到國民黨候選人、新北市市長侯友宜計劃9月14到22日訪美,行程包括紐約、舊金山及華盛頓。戰爭研究所的分析認為,侯友宜此行「不太可能引發中共的軍事或經濟反應」,因為中共將民進黨描述為追求台灣獨立的激進分子,並以此來合理化對賴清德訪美做出的經濟和軍事脅迫;而中共將國民黨描繪為比民進黨負責任的政黨,因為國民黨強調兩岸經濟融合及政治對話,國民黨持續攻擊民進黨追求台灣獨立,這與中共對民進黨的描繪一致。

分析說,國民黨與中共立場一致顯示,中共不會對侯友宜訪美做出軍事或經濟反應,否則可能破壞中共的那種宣傳敘事,也就是國民黨勝選會為台海帶來和平,而民進黨勝選將導致台海戰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