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填鴨了,4C 才是王道:《21世紀的21堂課》選摘(3)

2018-09-23 05:10

? 人氣

「在這樣的世界裡,老師最不需要教給學生的,就是更多資訊。學生手上已經有太多資訊,他們需要的是能夠理解資訊、判斷哪些資訊才重要,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結合這點點滴滴的資訊,組成一個整體的世界觀。」(示意圖,取自Pixabay)

「在這樣的世界裡,老師最不需要教給學生的,就是更多資訊。學生手上已經有太多資訊,他們需要的是能夠理解資訊、判斷哪些資訊才重要,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結合這點點滴滴的資訊,組成一個整體的世界觀。」(示意圖,取自Pixabay)

在這樣的世界裡,老師最不需要教給學生的,就是更多資訊。學生手上已經有太多資訊,他們需要的是能夠理解資訊、判斷哪些資訊才重要,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結合這點點滴滴的資訊,組成一個整體的世界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西方自由主義教育的理想,在幾百年來一直是如此;但在今日之前,甚至許多西方學校也從未認真加以實現。教師只是把資料硬塞給學生,再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出於對威權主義的恐懼,自由主義的學校反而特別害怕教學生大敘事(grand narrative)的本領,而認為只要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加上一點自由,學生就會創造出自己的世界觀;就算這一代學生還沒辦法消化一切、打造出一個有頭有尾有意義的故事,未來也總有時間,讓我們好好消化這一切。

但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我們在未來這幾十年所做的決定,將會影響「生命」本身的未來,而我們只能依據自己目前的世界觀,來做出這些決定。如果我們這一代無法對宇宙有整體的認識,人類的未來就等於只能依賴隨機的決定。

除了太強調提供資訊,大多數學校也太強調讓學生學習一套既有的技能,例如解微分方程式、用C++ 寫電腦程式、判斷試管中的化學物質、或是要外國人學講中文。然而,由於我們並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模樣,所以我們也不會知道人類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我們可能投入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怎麼說中國話,但可能到了2050年,AI 比人類更會寫程式,谷歌翻譯程式也能讓外國人就算只會說「Ni hao」(你好),也能近乎完美的用國語、粵語或客家話來交談。

所以,我們該教什麼呢?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學校現在該教的就是4C: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 )、創意(creativity)。191 更廣泛的說,學校應該別再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強調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夠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心理平衡。想跟上2050 年的世界,人類不只需要發明新的想法和產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重塑自己。

這麼做的原因在於:隨著改變的腳步加速,除了經濟將會大改變,就連「做為一個人」的意義也可能不同。早在1848 年,《共產黨宣言》就聲言「一切堅固的事物都煙消雲散」,只不過,馬克思和恩格斯當時講的主要是社會和經濟結構。而到了2048 年,或許智人的身體構造和認知構造也會煙消雲散,或是散成一片雲端的資料位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