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世界應該關心尼日政變?經濟學人:西非的聖戰暴力噩夢將成全球問題

2023-08-02 16:40

? 人氣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政變軍人的支持者聲援。(AP)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政變軍人的支持者聲援。(AP)

過去十年裡,全球最動盪不安的地帶──西非薩赫爾,始終在與暴力聖戰分子、獨裁者和叛亂分子進行艱苦戰鬥。去年馬利、布吉納法索接連發生軍事政變後,危機以瀕臨高點:上周,薩赫爾僅存的民選政府尼日遭遇政變,當地數十年努力取得的民主進步付之一炬。2020年以來,西非國家已經發生6次軍事政變。《經濟學人》1日警告,非洲的聖戰暴力成為全球不能忽視的威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尼日總統巴祖姆(Mohamed Bazoum)被由總統衛隊首長查尼(Abdourahamane Tchiani)領導的軍隊推翻,使當地局勢變得非常危險和難以掌握。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15個成員國發表聯合公報,要求在8月6日之前讓尼日民選總統重新掌權,否則成員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恢復憲法秩序」,包括使用武力。成員國已對尼日實施金融制裁,關閉了與該國的空中和陸地邊界。

查尼誓言捍衛新政權,譴責ECOWAS打算「侵略」。他還獲得兩個新盟友,鄰國馬利和布吉納法索的軍政府宣稱,對尼日的武力將被視為「宣戰」。馬利、布吉納法索及尼日發生政變後,軍事領導人皆轉向俄羅斯,與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首領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合作。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家紀念品商店所展售的普京與普里格津面具。(美聯社)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家紀念品商店所展售的普京與普里格津面具。(美聯社)

接連失去重要的西非安全合作夥伴,對西方造成重大打擊。長期來看,動盪局勢將向整個非洲擴散,威脅到其他較主要的經濟體,包括迦納和奈及利亞。甚至薩赫爾(Sahel)地區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將蔓延到非洲大陸之外,尼日的噩夢是薩赫爾演變為全球安全威脅的危險前兆。

尼日曾是法國殖民地,法國長年在當地派遣軍隊協助與聖戰分子作戰。政變爆發時,法軍在當地駐紮1500人。目前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當局下令撤僑,並停止所有給尼日的預算援助和發展資金。自政變以來,西非法語區對法國的敵意增強。上周末,數千人參與在尼日首都尼亞美的抗議活動,一些人甚至揮舞著俄羅斯國旗並襲擊法國大使館。

為什麼世界應該關心尼日?

從地理上,薩赫爾地帶指的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邊介於沙漠和莽原間的半乾燥地區,該地區包括馬利、查德、布吉納法索和茅利塔尼亞在內的5個國家,自2012年以來遭受著極端伊斯蘭組織的肆虐,造成數千人死亡和逾600萬人流離失所。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尼日在薩赫爾為主要大國。政治上,尼日近年來是當地民主運作相對穩定的典範。2021年,巴祖姆總統上任,是尼日自1960年獨立以來首次實現民主和平權力過渡,相較鄰國馬利和布吉納法索的軍事政變,尼日顯得更穩定。

戰略上,法國和美國在尼日境內設有軍事基地,尼日一直是西方打擊伊斯蘭激進組織的合作夥伴。美國國務院稱尼日是「薩赫爾地區穩定的關鍵」,也是打擊與伊斯蘭國(ISIS)或基地組織(Al-Qaeda)相關分支組織的「可靠反恐夥伴」。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政變軍人的支持者部份手持俄羅斯國旗聲援。(AP)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政變軍人的支持者部份手持俄羅斯國旗聲援。(AP)

經濟上,尼日擁有豐富的鈾資源,產量占全球總供應量的7%,是世界第七大鈾生產國。基於世界對核電需求大漲,鈾也是該國經濟的重要部分,尼日25%鈾出口流向歐洲,特別是法國。尼亞美一條主要道路甚至被命名為「鈾大道」(Avenue de l'uranium)。

然而,尼日人民的生活水準一直是世界上最低的。這個擁有2440萬人口的國家,有多達四成的人民生活處於極端貧困,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15美元(約新台幣68元)。

惡化的聖戰暴力循環與反法情緒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非洲聖戰主義災難的規模令人發怵。除了薩赫爾地區外,激進組織還控制著從奈及利亞東北部及索馬利亞的一大片地區,影響撒哈拉以南非洲逾10%人口。去年6月起,一年內有超過2萬2000名非洲人因聖戰相關暴力事件喪生,死亡人數比前一年暴增50%,更是2014年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橫行時的兩倍。

尼日軍事領袖聲稱,推翻親西方政府後,將更能抵禦聖戰分子。但布吉納法索和馬利推翻民選政府後,當地的聖戰暴力事件卻大幅增加。未獲執政正當性且遭國際孤立的軍政府,發動即興鎮壓行動,無法解決根深蒂固的極端組織肆虐問題。而普里格津更感興趣的是掌握該地區礦產資源,不是實現和平。

聖戰主義既是社會和經濟崩潰的症狀,也是原因。在薩赫爾,人口成長和氣候變遷問題,例如乾旱和2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導致土地和其他資源的激烈競爭,促使數百萬難民在內部遷移,局勢更加混亂。腐敗和無能的政府讓情況惡化,也加劇各宗教派別之間的矛盾、對民族少數群體的壓迫,從而使聖戰主義更為猖獗。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政變軍人的支持者聲援。(AP)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政變軍人的支持者聲援。(AP)

動盪環境為極端主義提供滋長的土壤,隨著伊斯蘭主義襲擊持續發生,整個地區對西方的不滿也逐漸高漲。自2013年開始,法國在薩赫爾地區領導的打擊聖戰主義軍事行動收效甚微,部分原因即是當地的疑法情緒。

根據BBC報導,尼日民權運動人士、公民團體和貿易工會去年8月組成「M62運動」,帶頭呼籲反對生活成本上升、治理不善和抗議法國軍隊駐紮。「M62運動」計劃的各種抗議活動均被巴祖姆當局禁止或鎮壓,M62領袖賽杜(Abdoulaye Seydou)「擾亂公共秩序」被判入獄九個月。上周政變爆發後,M62又重新恢復活躍,動員群眾支持軍政府,抗議西方和ECOWAS的反應。

在尼日第二大城金德(Zinder),一名參與反法抗議的親俄商人向BBC表示:「我不喜歡法國,我從小就反對法國。他們剝削了我們國家的所有財富,像是鈾、石油和黃金。因為法國,最貧窮的尼日人連一日三餐都沒辦法溫飽。」

聖戰士已經來到家門口

《經濟學人》指出,針對尼日的危險局勢,全世界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畢竟多次試圖控制薩赫爾地區的極端主義、建立穩定政權的努力都失敗了。然而全世界也應該清楚,薩赫爾聖戰主義的威脅被低估許久,現在這種威脅已經超出西非之外。

薩赫爾叛亂分子有可能跨越邊界、向西蔓延,攻擊非洲西部沿海平原上更富裕、人口更密集的國家,包括迦納和象牙海岸(兩者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排名前十的經濟體)。這些叛亂組織還可能早與奈及利亞境內的極端主義分子聯手。

美軍在非洲的最高軍事將領在今年早些時候也發出警告,隨著極端主義組織增長,「針對美國公民、大使館和國土的恐怖主義陰謀風險可能上升」,而且「曾經局限在非洲大陸的威脅正在轉化為全球性威脅」。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AP)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AP)

全球各國有必要合作遏止薩赫爾地區的聖戰主義。要根治聖戰暴力循環,可以參考尼日政府的經驗。巴祖姆2021年上任後,改善該國的治理、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試圖通過談判解決在地矛盾和種族爭端,並說服一些聖戰分子放下武器。他也歡迎西方部隊協助訓練尼日軍隊、打擊恐怖分子。

尼日當局在應付聖戰主義威脅時,採取了開明的對策,也有助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西非國家走出軍事統治。過去20年,尼日曾扭轉了甘比亞、幾內亞和聖多美普林西比等地的政變局勢。

如果尼日的軍政府確立執政,西方應該撤回對該國的軍事協助,並專注於幫助西非沿海地帶國家對抗聖戰主義。西方可以採取的應對行動是,建議沿海國家全力遏止聖戰主義、學習尼日的成功經驗,重視法治和提供良好公共服務的重要性,並協助當局訓練本國軍人專注於對抗聖戰分子、不壓迫本地居民,並對西方軍隊的直接軍事干預採取開放態度。

最後,世界各國或許需要共同建立一個反聖戰主義聯盟,而不僅由前殖民國家駐軍於前殖民勢力範圍。包括中國和土耳其在內,許多國家都希望非洲能維持穩定經濟成長,因此這些國家也應提供幫助。否則西非的噩夢與威脅已經迫在眉睫:聖戰分子已經來到門口。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圖為親西方總統巴祖姆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P)
西非國家尼日發生政變,當地時間7月28日,總統衛隊首長查尼宣布自己成為新任國家領導人。圖為親西方總統巴祖姆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