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庸俗與品味間的拉扯:─談信義誠品退場後的衝擊

2023-07-11 05:30

? 人氣

隨著年底將至,信義誠品在今年也快畫下句點,而象徵誠品精神的24小時書店,也將傳承到松菸誠品延續下去。(資料照)

隨著年底將至,信義誠品在今年也快畫下句點,而象徵誠品精神的24小時書店,也將傳承到松菸誠品延續下去。(資料照)

隨著年底將至,信義誠品在今年也快畫下句點,而象徵誠品精神的24小時書店,也將傳承到松菸誠品延續下去。而本來的屋主統一集團,近期也宣布原址要變成時代百貨二館,但也引起很多討論,大家熱議統一是否能讓信義商圈的百貨業注入活水,還是維持既有的傳統百貨模式。信義誠品的意義在於百貨業中,這種指標性大型書店的複合式存在,不單只是消費,更是有文化展演的功能,以及文化意義上的傳遞,更是眾多國外旅客造訪信義區的景點,因此很多人不免質疑,這樣重要的象徵意義,統一能接手嗎?信義區百貨林立,還需要再一個同樣性質的百貨公司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很多人會質疑誠品也是百貨公司,但其實只對一半,誠品透過整體商場的規劃,去營運養活他的核心書店業務,書店創造出來的氛圍變成品牌特色,實際上實體書店的經營是非常困難的,誠品的成功在於它不只是書店,而是透過書店建構起消費場域,透過場域的展演重新回饋到消費者,形成一種全面性的消費體驗,這種體驗不是網路上買便宜的書能獲得的感覺。

正是誠品這種反商學院傳統的經營模式,讓誠品顯得獨特,更是變成象徵台灣的一種文化符碼,以一般書店經營的邏輯來看,賣書絕對是會虧錢的投資,在書本的毛利率急速下降、電子媒體興起、租金飛漲、網路通路的削價競爭,這些結構性因素,都讓實體書店一家一家的收起來,也導致文化產業的不景氣,但誠品就是透過對於文化的守護,讓品牌增添一種風格,讓文化變得平民、讓閱讀變成一種品味,轉化成品牌無形的價值。

在現今不利書店運營的結構下,筆者也觀察到誠品也做出一些調整策略,例如增加網購的比例,並且結合社區小店的擴展,將中型店整併,並且將誠品小店深入到地方,形成在地化的連結。

很多人會說誠品就只是單純的二房東模式,本質跟其他百貨公司並無差別,我認為這樣以偏概全的方式非常不妥,因為誠品的營運模式真的跟百貨業者完全不一樣,舉例來說對於空間的規劃,誠品的自主性就高於其他業者,對於櫃位、商品內容的選擇也有他的獨特性,像是日前K區誠品撤離,接手的東森就不知道如何維持那種商場的質感,如果只是單純的百貨業者,為何誠品能文化輸出到馬來西亞、香港等地都競相邀請展店,甚至是傳統印象文化更高深的日本呢!作為台灣少數成功能文化輸出的品牌,或許我們真的需要珍惜誠品的經營模式,不然未來,我們可能變成去國外看誠品的荒謬情境。

*作者為自營業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