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觀點:北京在培養資本主義的「抗震」能力

2023-07-11 07:00

? 人氣

當然,如此做法,對西方國家的軍工發展也會有一定的影響。路透社6日報導,美國防部發言人表示,美國擁有鍺的戰略儲備,但目前沒有鎵的庫存儲備。美稱中國出口管制或減緩美軍事生產效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京期待的是,通過這種手段,迫使西方企業的大老板們對其政府施加壓力,從而使其收回那些對中國制裁。庫克、馬斯克、比爾.蓋茲等美國大企業高管,對中國的訪問,都是這裡的劇本的一部分。習近平政府的思路是,中國畢竟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芯片銷售規模約佔全球的1/3,很多西方企業肯定會考慮中國的制裁帶來的結果,或許改變現有的做法。

制裁的成功率並不大

所謂的制裁成功率,實際上就是指是否達到上述的一些目標。 北京的做法是否能借此助一把中國自己的半導體行業,這過4、5年就能看出來了。 但在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出口控制等問題上,實際上,北京領導人心裡明白, 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

相反,北京新規定實際上是在進一步告知西方,應該努力確保自己的供應鏈,並建立自己的國內芯片產業,將重點放在自己傳統上的強勢領域。

當然,應該承認,中國制裁在短期和中期內會給西方國家一定的沖擊,原材料價格上漲,是不可回避的。認為會有另一個國家在短期甚至是中期內可以取代中國的想法,是不現實的。中國一家鍺生產商透露,在限制令出台後,他們收到了大量來自美國、日本和歐洲買家的咨詢,產品報價也在一夜之間飆升。即便台積電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經過評估,我們預計對鎵和鍺這些原材料的限制不會對台積電的生產造成直接影響」。但他們生產的芯片成本的提高在短、中期內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首次對稀土實施了出口限制。這給對中國供應高度依賴的日本企業帶來了壓力。事態在2010年發生了變化,作為對中國漁船與日本海岸警衛隊在雙方都聲稱擁有主權的島嶼附近發生相撞事件的回應,中國暫停了對日本的稀土出口。這一事件引發了尋求替代中國供應的競賽。隨後,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稀土產量增加,導致中國在全球礦物生產中的份額從2010年98%的最高點跌落到2022年的70%。顯然,中國過去試圖通過限制出口來提高全球價格。而更高的價格反過來又刺激了各國重新恢復原材料的生產和競爭,這樣,勢必使中國以外的采礦和加工企業更具成本競爭力。 而如今的新出口禁令過幾年肯定會以如此的結果而告終。

*作者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